[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73099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双闭环直流调速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1摘 要 在工业生产中, 需要高性能速度控制的电力拖动场合, 直流调速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采用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动机的过载能力来获得最快的动态过程。根据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分析了转速与电流双闭环直流自动调速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特点。关键词: 直流调速系统; 基本原理目录引言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1.1 直流电机数学模型.21.2 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21.3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31.4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32 速度与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52.1 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5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63 双

2、闭环控制并联逆变器的建模分析.74 转速与电流双闭环直流自动调速系统的工作过程.94.1 启动过程.94.2 负载变化时的自动调速过程.94.3 电动机堵转过程.94.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特点105 仿真研究.11结论.13设计体会.14参考文献.1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2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在工程实践中,虽然交流电动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制造方便、维护容易。但由于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具有极好的运行和控制性能,在工业生产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其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如图 1-1 所示。ASR速度调节器ACR电流调节器TA交流变换器TG测速发电机U*n给定速度信

3、号Un速度反馈信号U*i给定电流信号Ui电流反馈信号图 1-1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系统中电流内环的作用是使电机电枢电流 Id 服从它的给定值 U*i,当 U*i 不变时,它表现为恒流调节,否则表现为随动调节。速度外环的输出为 U*i,不直接推动后面的放大器,而是作为电流环的给定值,二者共同构成串级控制系统,不仅能控制转速,而且能控制电流,可充分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获得较快的动态响应。1.1 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直流电机通常以电枢电压为输入量,以电机转速为输出量。假设电机补偿良好,忽略电枢反应、涡流效应和磁滞的影响,并设励磁电流恒定,得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分别为:

4、1-1式中: Ud电枢电压; L、id、R分别为电枢回路电感、电流和总电阻; E电机的反电动势,且有 E=Cen; Te、TL分别为电机的电磁转矩和负载转矩,且有 Te=Cmid; GD2电力拖动系统整个运动部分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整理得电流与电压以及电动势与电流之间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2式中: T1=L/R电枢回路的电磁时间常数(s); IdL=TL/Cm负载电流(A); Tm电力拖动系统的机电时间常数(s)。考虑 n=E /Ce,可得直流电机的动态结构图如图 1-2 所示。1.2 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3图 1-2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由于晶闸管整流装置总离不开触发

5、电路,因此在分析系统时往往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当作一个环节处理。从图 1-1 上可以看出,这一环节的输入量是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 Uct,输出量是电枢电压 Ud。如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将非线性特性线性化,就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滞后时间较小的纯滞后环节,如式 1-3。因传递函数中包含指数函数,使系统成为非最小相位系统,给分析和设计带来了麻烦,一般情况下,把它近似成一阶惯性环节。1-3式中: Ts晶闸管整流装置的失控时间(s)。1.3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在设计电流环时,因 T1 比 Tm 小得多,故电流的调节过程比转速的变化过程快得多,因此在电流调节器快速调节过程中,可以认为反电动势 E 基本不变。这样在设计

6、电流环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反电动势 E图 1-4 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变化的影响而得到图 1-4 所示的电流环近似动态结构图。为了使电流环稳态上做到无静差以获得理想的堵转特性,动态上保持电动机电枢电流的不超调,保证系统的跟随性。把电流环校正成典型 I 型系统,其传递函数为:1-4 式中: Ki,i分别为电流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和时间常数。根据“对消原理”,为了对消掉控制对象中时间常数较大的惯性环节,以使校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取 i=T1;PI 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 Ki 取决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根据“电子最佳调节原理”中的“二阶最佳系统”原理。取 KiTi=05,由此可得:1-51.4 转速

7、调节器的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4图 1-5 转速环的动态结构图在转速调节器设计时,可以把已经设计好的电流环作为转速环的控制对象。由此得到转速环的动态结构图如图 1-5 所示。为了实现转速无静差,提高系统动态抗扰性能,把转速环设计成典型 II 型系统,其传递函数为:1-6式中: Kn,n分别为转速调节器比例放大倍数和时间常数。根据 II 型典型系统参数确定的方法,有 T1=hT2,于是有 n=hTn,其中 h 为中频宽, Tn=Ton+2Ti,根据“调节器最佳整定设计法”,一般取 h=5。然后按典型 II 型系统的最小闭环幅频特性峰值 Mrmin 准则,得:1-72 速度与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2.

8、1 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速度与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国外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调速系统。70 年代以来, 在我国的冶金、机械、制造以及印染工业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双闭环调速系统是由单闭环自动调速系统发展而来的。单闭环调速系统使用了一个比例积分调节器组成速度调节器可以得到转速的无静差调节, 见图 2-1、图 2- 2。从扩大调速范围的角度来看, 单环系统已能基本上满足生产机械对调速的要求。但是, 任何调速系统总是需要启动与停车的, 从电机能承受的过载电流有一定限制来看, 要求启动电流的峰值不要超过允许数值。为达到这个目的, 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的系统, 它能得图 2-11

9、 单环系统静态方块图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5图 2-2 转速单闭环无静差直流调速图 2-3 带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系统启动电流波形到启动电流波形, 见图 2-3 中实线所示。波形的峰值正好达到直流电动机所允许的最大冲击电流 Idm, 其启动时间为 t1。实际的调速系统 , 除要求对转速进行调整外, 很多生产机械还提出了加快启动和制动过程的要求, 例如可逆轧钢, 龙门刨床都是经常处于正反转工作状态的, 为了提高生产率, 要求尽量缩短过渡过程的时间。从图 2- 3 启动电流变化的波形可以看到, 电流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最大允许值 Idm, 而其他时间的电流均小于此值, 可见在启动过程中,电机的过载能力

10、并没有充分利用。如果能使启动电流按虚线的形状变化, 充分利用电动机的过载能力, 使电机一直在较大的加速转矩下启动, 启动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只要 t2 就够了。上述设想提出一个理想的启动过程曲线, 其特点是在电机启动时, 启动电流很快加大到允许过载能力值 Idm, 并且保持不变, 在这个条件下, 转速 n 得到线性增长, 当开到需要的大小时, 电机的电流急剧下降到克服负载所需的电流 Izf 值,对应这种要求可控硅整流器的电压在启动一开始时应为 IdmR, 随着转速 n 的上升, U= IdmR+Cen 也上升, 达到稳定转速时, Ud= IzfR+Cne。这就要求在启动过程中, 把电动机的电流

11、当作被调节量, 使之维持在电机允许的最大值 Idm, 并保持不变。这就要求有一个电流调节器来完成这个任务。带有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双闭环调速系统便是在这种要求下产生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6图 2-4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自动调速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图 2- 4 为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自动调速系统。该系统有两个 PI 调节器, 一个是用于转速调节的转速调节器(ST) , 另一个是用于电流调节的电流调节器(LT) , 两个调节器串级连接, 其输出均有限幅, 输出限幅值分别为 Usm 和 Umi。由于调速系统的主要被调量是转速, 故把转速负反馈组成的环作为外环 ( 主环) ,

12、以保证电动机的转速准确地跟随给定值, 并抵抗外来的干扰; 把由电流负反馈组成的环作内环( 副环) , 以保证动态电流为最大值并保持不变, 使电动机快速地起动、制动, 同时还能起限流作用, 并可以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电动机转速由给定电压 Ug 来确定, 转速调节器 ST 的输入 M 偏差电压为 Uis=Ug- Unf, 转速调节器 ST 的输出电压 Us 作为电流调节器 LT 的给定信号 (ST 输出电压的限幅值 Usm 决定了 LT 给定信号的最大值) ; 电流调节器 LT 的输入偏差电压为 Uci=- Us+Ufi, 电流调节器 LT 的输出电压 Uc 作为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 (L

13、T 输出电压的限幅值 Umi 决定了晶闸管整流电压的最大值 Udm) ; Uc 控制着触发延迟角, 使电动机在期望转速下运转。3 双闭环控制并联逆变器的建模分析单相半桥逆变器由逆变桥和 LC 输出滤波器构成,采用输出电压瞬时值和滤波电感电流瞬时值双闭环反馈控制策略。电压外环采用 PI 调节器,控制输出电压跟踪基准正弦电压,PI 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给定;电流内环采用滞环控制方式,控制电感电流在正负滞环宽度范围内跟踪给定电流变化。当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远大于输出电压频率 fo,且 fo 较低时,电流内环可以等效为一个受控放大器。图 3-1 为两台逆变器构成的并联系统等效输出模型,其中 uo 是并联交

14、流母线电压, uo1、uo2 分别为两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Z1 和 Z2 分别为两台逆变器与交流母线之间的线路阻抗,Ze 为并联系统负载,、 分别为两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io 为负载电流。定义环流1oi2 HI&3-1由 3-1 可以得到3-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7所以,对于由两台逆变器构成的并联系统,一台逆变器承担一半的负载电流加环流量,另一台逆变器承担一半的负载电流减环流量。如果忽略逆变器和并联交流母线之间的线路阻抗,可认为两台逆变器输出电压 uo1 和 uo2 相等。因为两台逆变器电路参数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因此环流必定存在。所以处于并联工作时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单模块系统电路模型如

15、图 3- 2 所示。该模型考虑了环流因素,与单独工作的逆变器相比,多了虚线框所示部分。uref 为基准正弦波,uvf 为反馈电压,Kvf 为电压反馈系数,KP、KI 为 PI 调节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iref 为电流给定,iL 为电感电流,K 为电流环放大倍数,Go 为输出滤波电容 Cf 与负载并联的传递函数, 为输出角频率。图 3- 1 两台逆变器并联系统等效输出模型图 3- 2 并联工作的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单模块电路模型逆变器输出电压为3-3要让两台逆变器在参数不一致时输出电压相等,即 uo1=uo2,有3-4转速与电流双闭环直流自动调速系统的工作过程.1 启动过程双闭环直流自动调速系统的启动过程可分为以下 3 个阶段。(1) 电流上升阶段。开始启动时 , n=0, Ufn=0, Usi=Ug, 故 ST 的输入值很高, 使 ST 的输出 Us 迅速达到饱合限幅值- Usm, 在此后的启动升速过程中, 只要 Usi( 即 nn1 的转速超调现象。但在 nn1 后, 由于 UnfUg, 故 UsiId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