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3612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必修三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第11课 游褒禅山记 第2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测试与反馈(分值:60 分)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玫瑰(喜不自胜(梵文( 怠慢( 退避三舍(庐冢( 骀荡( 相机行事(窈陷( 道观( 前仆后继(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终于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相:帮助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悲:感叹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类的一项是()A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B于是余有叹焉C火

2、尚足以明也D则其至又加少矣4下列句子中, “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5下列短语中的“名”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的“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名存实亡B莫名其妙C师出无名D名缰利锁E难以名状 F 名垂青史二、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

3、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B夫夷以近 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7 “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的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3 分)

4、(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D其孰能讥之乎?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 ,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5、、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文:_(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三、类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 为之。石 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 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

6、册,不收费!。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 书不云乎: “予耄逊于荒。 ”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 ,亦仁也。 政不有小大,不以德 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7、A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让,叫)B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全部,都)C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互相)D人之否也敢自逸(穷而不达,即不得志)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为“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C俗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

8、,升高以远望” ,都是“仁”的体现。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1)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6 分)译文:_(2)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5 分)译文:_四、语言运用(10 分)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根据上文,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6 分)从根本上说,推行政务公开是 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我 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老百姓谋取利益。因此,政府工作大可不必躲避和惧怕老百姓。即使政府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

9、问题,也要 诚心接受老百姓的 监督、而不能采取 讳疾忌医的态度。相反,各级政府如果_,就会_。15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4 分)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 们喜结连理” ,也可以 说“ 祝你们荣偕伉俪” 。(1)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_” ,也可以说 “我真的_” 。(2)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_” ,也可以说“请您_” 。【答案解析】1BA 项褒 项骀 项观 2B卒:死后。3C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照明” ;A、B、D 三项都是动词活用作名词。4AA 项“者也”

10、表判断。 B、C、D 三项“者 ”,“的人” 。5名:说出。6CA 项感叹。B 项平坦。D 项谁。7D1)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广泛。(2)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要僻远的地方,而且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10A“令”应为“县令” 。11D“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A 项代词,它/助词,的。B 项语气副词,表疑问/代词,自己。C 项表并列,可不 译/ 表顺承,可不译。 12C“玩水”不是“仁”的表现, “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不能必然得出“是仁

11、的体现”的结论。13(1)政令没有大小的区别,不施用道德教化,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被教化,不会顺从统治。(2)建造亭子的意图,是这样的呢?还是不是这样的呢?参考译文石门亭在距离青田县几里处,是 县令朱君修建的。石 门山,是一座名山,古代的人都把他们观赏游览(石门山)的感想慨叹刻凿在石头上,把它留在山中,那些石头彼此相望。朱君到了之后就修建了亭子,把古今的石刻都集中起来,把它们立在亭中,写信给他的甥婿王安石,让(王安石)记载他建造亭子的想法。(朱君)建造亭子的想法,是只喜爱石门山呢?还是喜爱观赏 游览眺望远处呢?还是想在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还是安闲时自己在这里休息呢?还是怜爱那些人的石刻日晒风吹剥落又没有什么遮挡而消失呢?人与万物(一样) 一定都是按种 类互相喜欢或厌恶。 宽阔巨大茂盛优美,万物依附在它的上面生 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