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54836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走进新课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 征?P3 第一个特征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第二个特征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第三个特征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 着困境。2 、 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 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P5 从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 对于 21 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 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 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 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 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 的知识、 技能, 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 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2、 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 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3 、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 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P7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 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 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 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 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4、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 点?P9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 趋势。 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 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5、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P11 这次课程改革的

3、根本任务是: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 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 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6 、 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 什么? P12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 选择性; 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 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 7 、 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 项具 体目标?P12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 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

4、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 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 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 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 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 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

5、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 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 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类型主要有哪些?8、课程类型主要有哪些?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9 、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18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 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 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 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 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 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

6、服务与社会 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 展服务,深化“ 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 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 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 “双证” 的做法,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 程。10 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P19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 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 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1、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 面?P20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2 、 如 何 在 实 践 层 面 上 落 实 均 衡 性?P20 首先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

7、特 价值。 其次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 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 有的课程目标。 再次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 轻重之分。 13、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三个 方面? P20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14、什么是课程结构的选择性?P21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 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 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 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 个性发展。15、分科课程具有什么优点? P25 分科课程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 续

8、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 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二,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 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 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 提高教学效率。 16、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 点?P25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 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 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 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 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 性。 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 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

9、 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17、本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 程?P26 品德与生活 (12 年级) ; 品德与社会 (36 年级) ;科学 (36 年级) ;历史与社会 (79 年级) ;科学 (79 年级) ;艺 术 (19 年级) ; 体育与健康 (7 9 年级) 18、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P28 第一,知识的琐碎化问题。 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第三,管理的问题。 19 、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28、P31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 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 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包

10、括大量非指定领 域, 班团队活动、 如: 校传统活动( 科技节、 体育节、 艺术节)、 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 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20 、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 P29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 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 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 课程。21 、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是什么 ? P29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 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22、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 哪些方面的联系? P32 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 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第

11、二,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 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 学中拓展和加深; 第三,在某些情况,综合实践活动也 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2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 则?P32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 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 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 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 领域; 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4、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

12、习” ,二者是什 么关系?P34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 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 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 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 “研究性学习” 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 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 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 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 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 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 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 究性学习方式” ,也有必要

13、设置“研究性 学习”课程。2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P38 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 会适应与创新能力; 融入生活, 获得感受, 形成学生健康、 进取的生活态度; 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 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 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 和谐相处; 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 发展兴趣与专长。 2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P39 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 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27、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 什么特点?P41 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 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 建构了富有

14、弹性的目标体系。 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 系。 注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劳动与 技术教育中的功能区分。 28 、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P43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 三个相互承接的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 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 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快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 合。 29、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 绿色证书” 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P46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 神,做到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 农村学校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有利于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

15、能力的培养,适应农 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 的需要;有利于把农业技术、经营和管理 等内容纳入教育内容,形成农村基础教育 新的模式。 30、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 绿色证书” 教育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46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应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前提下, 坚持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应以学生的全 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 学习的观念,加强通用技能、职业意识、 创业精神的培养,避免过早职业化。要 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农业经济、 科技、 主导产业等情况, 并考虑当地农民的意愿, 因地制宜地选择“绿色证书”教

16、育的具体 内容。严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 负担。31 、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 P50 1)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 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 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 以充分体现。 2) 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 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 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 再组织。 4) 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 准的合理性。32、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 学大纲” 学大纲”?P52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 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 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33、 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大致包括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 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 及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