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45455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18 分,每题 3 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祈( q)祷 怂恿(yng) 辖(xi)制 怔(zhng)住B.憎(zng )恶 歹(di)毒 难堪(kn) 性情孤僻(p)C.挽(wn)着 哆嗦(du suo) 埋葬(mn) 降(xing )服D.契诃(k)夫 陶冶(y) 谗(chn)言 战战兢兢(jng)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B.从文章风格看, 庄子奇幻, 孟子雄辩, 荀子浑厚, 韩非

2、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C.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D.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

3、统组成。 D青岛从被定为奥帆赛、残奥帆赛举办城市的那天起,备受关注的志愿者选拔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开展着,随着赛事的日益临近,志愿者团队主体将浮出水面。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把觉民不愿娶冯乐山的侄孙女为妻的意见向高老太爷解释了一下,高老太爷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家 )B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挺身而出,揭露了希普的阴谋。贝特西小姐为感谢他,资助他去了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大卫科波菲尔 )C孔子胸怀天下,追求高远。周游列国时,每到一邦, “必闻其政” ,他曾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矣,三年有成。

4、”仪封人曾赞之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 )D堂吉诃德认为两头狮子是魔法师派来对付他的,因此不顾桑丘的劝告,执意让押送人打开车笼,要与狮子决战。押送人被迫放出狮子,堂吉诃德和桑丘落荒而逃。 (堂吉诃德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而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得到的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美感一方面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应,是随着对象的变换而在内心所产生的不同感受。它受着对象审

5、美潜能的制约。另一方面,美感又受到人的生理结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是一种积极的内心活动,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具有社会性意义。美感离不开美,但美感的范围比美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从美到美感,有许多中介环节。美感是通过这类中介环节对美的一种反映。因此,美感不是美的简单的、消极的反映,离开了中介环节,即使有了对象的美,也不能产生美感。同时,美不断处于变迁和创造过程中,美的不断变迁、不断创造,既有对象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美感就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与对象的美相比,美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我们不能因个别人没有见过,就否认对象的美的存在。因此,要否认美

6、的客观性,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美感不同于美。美感是人的主观对于美的感受。卢浮宫的美虽然客观存在,我们如果没有到过卢浮宫,就不能对卢浮宫的美产生美感。因此,对象的美的存在是客观的,而美感的存在须在人经历以后才能获得。同时,美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由于时代、民族、人的个性和文化素养等的差异,有人感受到具体对象的美,有人感受不到具体对象的美,或是各人对美的感受不尽相同。这就是说,人对于同样的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美感。美感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为什么会产生美感呢?人有爱美的天性,生来就有感受美的能力。这种天性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由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形成的。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人是自然的动物,人的生理结

7、构和心理结构都具有自然属性。但是,人的美感和动物的快感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快感,是在自己生命力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的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感觉。当环境适应动物的时候,它就感到快适;反之,就感到不快适。一些动物对于某些形状、颜色、声音,具有敏感性,就有这种快感的反应。动物的快感是本能性的。动物的快感只是它整个种族的特征,而不是个体动物的特性。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而且是有个性的,是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为基础,但不只是自然的禀赋,而且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的过程中,经过世代的积累,所形成的人之所

8、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这种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族类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正是这种人的本质力量,构成了人的爱美的天性。因此,人的美感不只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且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摘自美学原理 ,有删改)7下列关于“美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美感就是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而产生的和谐感以及人们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得到的自由感。B美感和美关系密切,密不可分,但美感的范围比美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而且比美更能体现人的创造性。C美感既受对象审美潜能的制约,又受到人们生理结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具有社会性意义。D美感既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

9、得的最高享受,又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它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感是通过中介环节对美的反映。如果离开中介环节,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如卢浮宫等就不可能转变为美感。B美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而美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人们不能因为没有见过卢浮宫就否认卢浮宫的美的存在。C动物的快感,是在其生命力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的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感觉。环境不适应它时,它就会感到不快适。D人类的美感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摆脱了种族的自然禀赋而形成的,它和动物的快感有本质的区别。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应,随着

10、对象的变换,人们会在心中产生不同的美感。B面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美感,这主要是因为美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C人们爱美的天性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由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形成的。D动物的快感仅是整个种族的特征,没有个体的特性;而人类的美感却是有个性的。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古今家戒叙(宋)苏辙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

11、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饙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 ,以致其意。既集古今家戒 ,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

12、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 ”【注】叙,即序。“诗曰”句,出自诗经大雅泂酌 。泂,远。潦,指活水。饙饎(fn ch) ,蒸饭、酒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以老子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随之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论述“慈之所以能勇”的道理,赞扬了父母给予儿女们的慈爱之心。B. 为了说明父母告诫

13、子女与其他人不同,作者以老师对于学生、君王对于臣子、臣子对于君王、儿子对于父亲等作比照,使人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至诚至殷。C. 作者借少时读书所记之事来描述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教育子女时那种独有的耐心诚挚、循循善诱以及满怀期望的神态刻画得形象逼真。D. 本文有描写,有议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淋漓透彻;融描写、议论、情感于一炉,或进行比照,或引用古诗,或发出感慨,文势跌宕起伏。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四、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4 分)译文:_(2

14、 )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3 分)译文:_(3 )此慈之所以能勇也。 (3 分)译文:_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 分)水调歌头黄庭坚注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黄庭坚:他曾参加编写神宗实录 ,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河措施。后来又因作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 ,被诬告为“幸灾谤国” 。因此,他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最后死于西南贬所。(1 ) “春入武陵溪”化用了什么典故?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答: (2 )如何理解词尾的“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4 分)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20 分)子孙万代汪曾祺傅玉涛是“写字”的。 “写字”就是给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他有个癖好,爱收藏小文物。他有一面葡萄海马镜,一个“长乐未央”瓦当,一块藕粉地鸡血石章,一块“都灵坑”田黄这些小文物大都是花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