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42421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一历史(无答案)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注:翻车和曲辕犁) ,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据此确定该遗址最早是()A西周 B三国 C唐朝 D北宋3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

2、器明清/瓷器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4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晚上“市”门紧闭5.古代中国对工商业的管理政策包括( )征收赋税 对“市”的严格管理 、实行盐铁等官营 明清时期的“海禁”A、 B、 C、 D、6.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 18701956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7影片三毛流浪记以主人公三毛的生活及其工作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线,反映了一个普通打工者在都市中艰苦奋斗的历程。20 世纪 40 年

3、代,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他困惑的原因()A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B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比其他国家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D是因为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大量出卖国家主权81956 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一五”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建设叙述正确的是( )1953 年开始执行,1957 年底胜利完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一

4、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A B C D9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10下面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两幅新闻报道图片,它们反映的历史本来面目( )A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虚假的 B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真实的C左、右图都是虚假的 D. 左、右图都是真实的1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是周总理 1962

5、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路线方针通俗易懂的注解( )A “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 35 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 A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31984 年 3 月,福建省 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 人民日报转载了

6、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4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民谣反映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崛起 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5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表现有(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 14 座沿海港口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A. B. C. D

7、.16.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济南 D.武昌17“文革”时期,毛泽东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喜爱穿( ) A西装 B旗袍 C军装 D中山装18下列选项中不是维新变法期间形成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 A 中外纪闻 B.强学报 C.时务报 D.民报19、1948 年,一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观看电视节目C.到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先生”20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

8、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 )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21.“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电报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英语传入22.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 )A.台湾 B.天津 C.广东 D.湖北23.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 10 千米的

9、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充分说明了(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24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剧摄制于 19 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是( ) A 定军山 B 歌女红牡丹 C 风云儿女 D 渔光曲姓名 班级: 学号: 装 订 线

10、将军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答 题 卡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非选择题。 (26 题 16 分,27 题 16 分,28 题 18 分,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我国 19661968 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工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收入1966 年 2534 亿元 558.7 亿元比上年增加 17.3% 24.4%1967 年 2104.5 亿元 41

11、9.4 亿元比上年下降 近 10% 25%1968 年 2015.3 亿元 361.3 亿元比上年下降 4.2% 13.9%材料二:1973 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工业总产值 3967 亿元 比上年增加 9.2%国家财政总收入 809.7 亿元 比上年增加 5.6%国民收入 2318 亿元 比上年增加 8.3%材料三:1975 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工农业 工业 农业总产值或收入 4504 亿元 3219 亿元 12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 151% 46%材料四:“文革”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总计 5000 亿元,相当于经过 30 年全部建设投资的 80%,超过经过 30 年全部固定资产的

12、总和。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 分)材料二、三中各项数据上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 分)上述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教训?(4 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材料一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 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 ,“中国 宽衣博带, 长裙雅步而施万国 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 1898 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4 分)材料二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 图像称作“ 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

13、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 组图片材料。(2)在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从上述服饰的变化中,简要总结出中国民众在不同阶段的精神追求。(4 分)材料三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 观规矩,中 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3)结合材料三,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4 分)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项目 年代 1949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家庭出身 26.6 28.8 12.66 15.6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学 历 10.6 11.7 12.6 25.3(4)依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 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材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材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