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42244 上传时间:2018-02-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县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烽火台的诉说陈芳烈自从有了人类,也便有了信息传递的需要。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西周时期,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兴起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这种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末才逐渐消失。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那随着山势的起伏,在一些制高点上修建的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但烽火台也不是长城所独有的景物。在我国,烽火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史料记载,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

2、通达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说到烽火台,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幽王烽火戏诸侯”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此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造规模更大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克孜尔尕哈烽燧,其气势之雄伟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之盛。举放烽燧报警,是中国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方法。

3、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 ;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包含一些简单的信息,如入侵者在 500 人以下时,放一道烽火;入侵者在 500 人以上时,放两道烽火。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看见了烽火,便意味着战争来临。烽火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当时的河西(在今甘肃省)传到辽东(今辽宁省) ,途经千余里。烽火通信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山东的烟台,便是因明朝时在那里设置有狼烟烽火台而得名的。后来

4、,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烽火,不仅见证了古战场的刀光剑影,也给人类未来的通信以智慧的启迪。首先,人们发现光传送信息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声音。近代发展起来的激光通信,虽不能与烽火时代的“光通信”相提并论,但在以光作为信息传送媒介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其次,烽火通信是一种典型的接力通信。信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的接力传送,可以直达千里之外。近代的许多远距离通信系统,也都沿袭了这一思路。但是,烽火通信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在通过大气传播信息时受雨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它的发展。现代发展起来的光纤通信让信息的传输在

5、密封的物理通道中进行,不仅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也与电磁干扰绝缘。(选自百科知识 ,有删改)下列关于“烽火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信息传递的需要,烽火台开始兴建,它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延续了多个朝代。B. 烽火台是修建在长城上的一种方形建筑,可以随山势的起伏选择制高点建造,这样可以更有利于传递信息C. 烽火台传递信息所用的主要燃料是柴草和狼粪,而烽火台主要被用来传递军情,所以古诗文中的“烽火”或“狼烟”一般借指战争。D. 烽火台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除了传递有军情这一消息外,还可以包含一些简单信息,如可以借助烽火的道数来表明入侵者的大致数量

6、。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信息传递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所以说烽火台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它最终退出人类生活的舞台,也是历史的选择。B. 烽火台主要分布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有些地方会因那里设置有烽火台而得名,如山东的烟台。C. 在电报、电话等通信方式出现之前,烽火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它在传播消息时,受天气影响比较大。D. 虽然近代发展起来的激光通信与烽火台传递信息在传送媒介上一脉相承,但激光通信却比不上烽火台传递信息。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贾生传侯方域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

7、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诮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陈腾凤来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

8、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素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 君德 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有删改)【注】羊质:典出扬雄扬子法言

9、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 ,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 ,抨击虚伪礼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乡里的年轻人为伍。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C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D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

10、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5 分)(2 )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出潼关渡河谭嗣同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崤函罗半壁,秦晋界长河。为趁斜阳渡,高吟击楫歌。【注】 此诗作于公元 1882 年,当时未满 20 岁的诗人从家乡远赴兰州。击揖:据晋书祖逖传记载,东晋名将祖逖率其部渡江北伐,在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表明他不收复中原决不罢休。8请指出颔联中最有表

11、现力的两个字并加以赏析。 (5 分)9.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写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用鸟鸣声和水流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 ,。(2)孔子的名言“ , ”道出了为人处世的原则: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5 分)施一公:心怀祖国的青年科学家2008 年 2 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

12、大学,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全面发展的清华高才生施一公出生于 1967 年 5 月。 1985 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清华园里的施一公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全年级第一。1989 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课程的同时,他还获得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施一公注重全面发展,他永远充满激情,永远乐观,永不服输。在高中期间,他就练习长跑,练过的项目从 800 米到 1500 米,再到 3000 米。进入清华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施一公便转练竞走,从 5000 米到 1 万米。他还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一直到 1994 年,在他大学毕业 5 年后,这

13、个纪录才被打破。施一公后来回忆道:“1 万米竞走要绕操场走 25 圈,每走一圈都要打一次铃,提醒你必须要坚持。这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还是意志品质的锻炼,这种锻炼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受益无穷。 ”成为科研领军人物1990 年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施一公初到美国时,最先发现的差距就是英语不行。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背 25 个新单词。科研上,他勤思苦干,持之以恒。有一次,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生物物理学中重大理论,激动地向学生们演示。施一公当场敏锐地指出导师在一个演算上的错误。从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毕业时,导师公开宣布“

14、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 。自信心的重建,给施一公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他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1997 年 4 月,他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给他提供了面积达 200 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 50 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在当时,这样的待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机制为施一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短短 9 年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并很快成为学校分子生物学系的领军人物。施一公选择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课题是: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致癌原因一直是全球科学家致力研究的目标之一。2003 年,由于破解了这

15、一类生命科学之谜,当时年仅 36 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 ,成为这一奖项设立 17 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事业的成功也给施教授带来了优越而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普林斯顿,学校资助他购买了 5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他拥有 15 亩土地,一对龙凤胎儿女 然而,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施一公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 “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2008 年 2 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

16、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清华,施教授开始了事业的新征程。他现在每天都工作 16 个小时以上。他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又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当你很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劲。 ”尽管清华已尽其所能地为施一公的科研提供便利条件,但仍无法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条件和环境相比。但这些毫不影响他回到祖国的兴奋与激情,他说:“从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到十大开国元帅中 6 位曾留学海外、 23 位“两弹一星”元勋 21 位是“海归” ,海外留学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 ”他在博客中呼朋唤友:“虽然北京的空气还有污染,虽然中国的科技体制还不完美,虽然国内的文化氛围还不够宽容,但这里是你的家,你的祖国,这里有你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他们对你充满了期望。而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正为施展你的才能提供了最好的舞台!”经历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