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40191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曾良骥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名称: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FFB090574课题类别: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10 年 8 月 日课题负责人:曾良骥 副教授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黄 玲 青 何 明 友 唐 闪 光 李 华 平 谭 赞 良 聂 国 秋 支 校 衡 刘 诗 安 邓 玄课题承担单位: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2【摘要】:课程教学模式指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过程控制、学习考核方式、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教材开发在内的课程教学样式。其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制约或促进作用。目前高职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与职业实际相

2、脱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无法客观验证、教材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导向等四个关键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课程教学必须创建和实施符合高职教学要求的、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根据高职教育基本特征而创建的关于课程教学的观念、程式、规范和标准。其核心理念是:“课程对接岗位” 。即高职课程教学必须以职业活动调研为前提,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为依据,以职业岗位任务为训练项目,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以项目教学为平台实现“教学做”的紧密结合,以形成性考核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努力实现教学

3、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努力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其包括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标准、特色教材开发等基本内容。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教学模式;评价标准;教材开发。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缘由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的理念和定位,越来越明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普通教育的类型特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高职院校中,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仍然忽视高职教育的特征,仍在沿袭学科型教学模式,高职课程教学仍是

4、普通教育简单复制最严重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 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忽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职业能力训练; 以教科书为平台,忽视职业活动实际状况;3 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以终结性评价(期末卷面考试)为主要手段,忽视职业能力的日常养成。其主要弊端:一是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相脱节;二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实践,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相分离;三是学生职业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无法客观验证。 (因为学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是“纸上谈兵” ,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考核,其核心指向是看“老师讲不讲得好” ) 。四是教材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导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

5、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2、课题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适应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依据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质,针对学科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创立和实施突出职业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评价、教材开发,提供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推广价值的轨范。其研究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能有效解决上述四个弊端,促使课程教学符合高职教育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二是能有效促使课程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三是能有效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高职教学质量观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四是能有效促使学校加强实

6、习实训条件建设和创新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五是能创新和丰富我国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职教模式较典型的有:加拿大 CBE模式,其强调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德国“双元制”模式,其教学活动的一元在学校里实施,另一元在企业实施,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很高;国际劳工组织的技能模块教学法(MES),其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主要适合于技术工人培养;此外还有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美国的学校与社区“合作教育”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7、重视应用技能培养,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高,并在课程的实用性之外,4还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我国职业院校很早便在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综合化课程教学、模块式教学等课程教学改革。上世纪 90年代,原丰满水电高级技工学校创立了“五步骤”(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能力分析、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模式。2004年,教育部出版了“面向 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汇编” ,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带有方向性的观点及对策。尤其是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虚拟车间仿真教学、工学交替教学、CDIO 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长

8、足的发展。这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其共同点是追求教学与职业活动对接,强调学习与工作的相互渗透,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上述国内外教学模式对本课题研究都极具借鉴意义。但是,就我国高职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来说,大都各自侧重于职业分析、教学设计、教法教材、实训组织或质量评价的某一个方面,将课程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并凝练出一套系统轨范的成果尚不多见。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基于工作过程:指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接职业岗位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具体来说,课程目标特别是职业能力目标要以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为导向来设定;教学内容要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9、的内容为根据来构建;教学组织与实施要以职业岗位工作环节和实际情境为逻辑来安排;课程考核要以职业岗位工作规程、作业标准等为规范来进行。总之,要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努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六位:指高职课程教学组织必须重点突出的六个核心要素: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包括职业技能和相关素质目标)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素材、 “教学做”结合、形成性考核。六位一体:指以“课程对接岗位”为内核,将上述六个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为一体,而形成的高职课程教学基本原则及程式。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以职业岗位活动调研为前提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导向确定明确

10、、具体、可检验的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5据,按“必需、够用”原则确定明确、具体的知识目标;以课程目标、岗位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为依据,组合教学模块,设定教学内容;以能力训练项目作为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载体;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作训练素材,实现项目教学的职业仿真性;以项目教学为平台,真正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以学习过程中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主观性表现考核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六位一体”图示: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哲学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论述为哲学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具有高等教育的共同本质,相对于高等普通教育来说又具有其鲜明的特

11、殊本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的构建,既要适应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及要求,更要适应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要求。 方法论依据:以现代教育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中关于学习动机、能力形成规律、行为引导、个人社会化等方面的的理论特别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方法论依据。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1、知识并不是拿来就能用,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交流和质疑。3、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

12、由其他人代替。4、教学必须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教学做”结合形成性考 核职业活动素材课程对接岗 位6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5、合作学习是必须重视的学习形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6、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有力的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教学模块构建、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质量评价与控制、教师

13、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创新型教材开发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创建、实施和推广适应高职教育规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 ,有效解决高职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相脱节、重知识传授轻职业能力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无法客观验证、教材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导向等四个关键问题,彰显高职课程教学的特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五、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 提高课程与工作匹配程度的原则与方法; 课程能力目标确定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块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和训练素材设计的原则、要求及方法; “六位一体”教学设计、实施及考核的原则、要求及

14、内容;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及测评机制的建立; 工作过程体系导向的六位一体创新型配套教材研发。2、研究假设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深受学科型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其诸多弊端严重阻滞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我们针对学科型教学模式的弊端,依据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质,以“课程对接岗位”为核心理念,将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素材、 “教学做”结合、形成性考核作为教学组织的核心要素,并在其基础上整合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 ”教学原则和程式,通过有效的合理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模块教学和项目驱动教7学,辅之以与之配套的创新型教材开发,必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

15、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六、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1、研究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职教育特征为依据,以职业活动调研为前提,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题组已结题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我院正在深入开展的“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为平台,紧扣“基于工作过程”和“创新型配套教材研发”两个切入点,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入手,完善“六位一体”理论架构,同步开展课程教学和配套教材开发实践,验证理论架构的适应性和实效性,最终取得理论、教学实践、教材研发三个方面的综合成果。2、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理论研究与

16、教学实验及教材开发齐头并进,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技术路线。而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以职业活动调研为前提为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及教材开发实践两者中,重点是实践。3、主要研究方法文献法:把握学界关于高职课程教学特性研究的进程、现状与发展趋势,梳理学界关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观点。调查分析法:开展企业职业活动和人才市场调查分析、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和师生意见建议调查分析等,掌握工作现场一线和教学现场一线第一手资料。比较法:始终将“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从高职教育特征的符合性、学习动力的激发性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两者的实质性区别并检验新模式的实效性。个案研究法:以课程教学个案和教材开发个案来验证新模式的实效性和对高职课程及教师的适应性,促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专题研讨法: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或聘请现场专家、 “课改”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4、研究进程及方法运用8本课题研究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