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4018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战略选择摘 要:职业能力是衡量技能型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更是决定技能型人才未来发展、贡献社会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职业院校面对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面对当前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特点以及家庭结构、观念的变化,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用人要求,促进人才成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学生能力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针对目前职业培训工作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国务院与人

2、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着力强调: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文件从不同角度大篇幅地强调了在职业培训中,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模式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能力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根据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强调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技工院校培养模式现状 技工院校以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素质

3、的劳动者为目标。技工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拥有的职业能力应由以下要素构成:一是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特殊具备的知识、经验与技能;二是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等;三是社会能力,一般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以及遇到挫折r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是构成一个人职业能力的三要素,这些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胜任岗位、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体系中,通常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顶岗

4、实习也通常被称为就业实习,一般情况下,顶岗实习的学生已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这种教育模式沿用了多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上述推行了二三十年的教育模式与新时期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社会需求已经渐行渐远。 技工院校现有的教学体系从机制上造成了学校对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视,而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缺失了后两种能力,离开校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所产生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尽管学校加大了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但客观上还是容易造成“ 放羊 ”现象,原因如下:一是尽管顶岗

5、实习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制度不会对学生产生约束性。因为技工院校的顶岗实习通常以双向选择为原则,学生进入企业后,学生可以找任何理由离开学校安排的就业单位,而学校又无理由强制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安排。学校一旦失去了对学生的有效控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二是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多为“90 后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基本没有参加过体力劳动,身体上没接受过锻炼,再加上缺乏劳动观念和意识,一旦进入企业,坚持八小时工作都很难。三是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由学习活动转变为生产劳动,角色、环境、作息时间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四是企业的任何工作都不是孤立的,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与企业员工交流

6、、沟通、协作,这些都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五是学生学习和适应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人文环境,也需要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总之,在没有经过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习,学生是很不适应的,学生的工作也极不稳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任何小小的挫折,都会直接导致其失去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再加上父母及长辈对学生的顺从、溺爱,学生在困难面前自然会退却、逃避。笔者认为,这也是顶岗实习流失现象严重的主因。 通过多年对所在学院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学生流失现象近似正态分布,规律是:学生进入企业第一个月,流失人数急剧增加;一个月前后,流失人数达到极值;第二个月,流失人数下降;三

7、至六个月,基本平稳,几乎停止流失。这种流失现象除了与企业的管理、生产、文化、待遇等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学生缺乏职业能力所致。实习流失的学生,一部分在社会上自谋职业,因其自身原因继续碰壁,最后往往申请返回学校安排的原就业实习单位,但往往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部分学生待业在家,成了“啃老族” 。更有个别学生变得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从调查统计看,在流失的学生中至少有 30%的人不愿参加工作,成为家庭和社会的“ 寄生虫” ,并且这个比例逐年上升。 学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过分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这必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稳定就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是新形势下

8、技工教育遇到的新难题,也成为阻碍我国技能人才科学培养、顺利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技工院校改变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途径 如何将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像培养专业能力一样,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种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同步提升,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已具备了相应的职业综合能力呢? 笔者学校从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中找到了答案。自 2012 年起,笔者学校围绕上述难题进行了教学改革,把“2+1” 教学模式变为 “1.5+0.5+0.5+0.5”的教学模式,即新生入学后的一年半在校学习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操作,之后的半年到企业劳动锻炼,也称为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然后回校学习半年的专业课,以技能训练为主,最后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学校和企业结合,工作和学习交替,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的教育培养模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符合当今社会形势下人才成长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