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黄鹤楼教学目标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334007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二年级]黄鹤楼教学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二年级]黄鹤楼教学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二年级]黄鹤楼教学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二年级]黄鹤楼教学目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2、 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 冶情操。 3、 通过朗读、赏析、创新、写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竟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 激发兴趣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

2、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 。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崔颢的黄鹤楼。1、听读划分节奏 2、译读理解内容 3、说读体味情感 4、背读 积累词语 三、听读-划分节奏 学会朗读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

3、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 “二二一或二一二” 、“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四、 译读-理解内容 领会意境 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交流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4、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 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 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

4、开旷的诗歌境界。相传李白在黄鹤楼想题诗,见了崔颢的 作品后便感慨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五、说读-体味情感 创新运用 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 ,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 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思乡的情感。 2、 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每一句都可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选择其中的

5、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3、在品味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按以下要求写作: 假如时光倒流,假如你就是崔颢,请你把他们的诗文改成一篇 200 字左右的短文。4、分别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五、背读-积累词语 再悟美文 1、个人示范背2、唱诵。3 、回忆、背诵曾学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背诵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四、拓展练习。 1、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涵,提供贾岛的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较,区分两诗选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细腻地理解文本。黄鹤楼(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2、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永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