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舞弊案例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3793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广夏舞弊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银广夏舞弊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银广夏舞弊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银广夏舞弊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银广夏舞弊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广夏舞弊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广夏舞弊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广厦舞弊案真相再清楚不过了:天津广夏 1999 年、2000 年获得 “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整个事情-从大宗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 -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银广夏陷阱 根据银广夏 1999 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 0.51 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 1999 年 12 月 30 日的 13.97 元启动,一路狂升,至 2000 年 4 月 19 日涨至 35.83 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 10 转赠 10 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 2000 年12 月 29 日完全填权并创下 37.99 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 75.98 元

2、,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 440,较之于 1999 年“519 行情”发动前,则上涨了 8 倍多;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 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 0.827 元。 “奇迹”并未到此为止。2001 年 3 月 1 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Fidelity Trading GmBH)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 60 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 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 2 至 3 元!在更早些时候,银广夏董事局主席张吉生预测,未来三年内每年业绩连续翻番“不成问题”。这是个灿烂的未来,但并不是所有人

3、都为之目眩。证券行业内部,相信银广夏神话的人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 -一位基金经理说: “(银广夏的业绩)好虽好,但不符合常识。” -一位著名证券公司农业领域的研究员很久以来都不把银广夏列入观察范围,问其原因,答:“有研究的必要吗?” 各个证券网站上进行着观点泾渭分明的超级大讨论。著名的证券专业聊天室“和讯大家谈”里,关于银广夏的帖子数以千计,质疑者和支持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在那里可以找到各种传言。 但仅凭“感觉”、传言、争论、甚至“常识”,还是缺乏依据。记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跟踪采访,渐渐逼近真相,银广夏的神话被逐步还原了本色。一个即使在并不成熟的中国市场上也相当少见的特大造假骗局,展现在我们

4、面前.引子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 1998 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1994 年 6 月 17 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银广夏 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银广夏 A 被称作第一家来自宁夏的上市公司,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最早起源于深圳。 陈川是银广夏的创始人,在 2000 年 2 月去世前担任银广夏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他1939 年出生,早年为银川话剧团编剧,1984 年 7 月南下深圳创业,先后创建深圳广夏文化公司和深圳广夏录像器材公司等。 陈川文人出身,据见过他的人说“极富领袖魅力”。1993 至 1994 年间,他长袖善舞,将广夏文化公司旗

5、下几家软磁盘生产企业合并改组,并成功上市(参见辅文银广夏前传)。其中的两家企业均在深圳,分别是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和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另外一家叫做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银川注册,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从 1992 年 9 月到 1993 年银广夏设立后即注销。明眼人知道,这家公司的功能,在于获得宁夏自治区的上市额度。该公司发起人之一为宁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而银广夏现任董事局主席、曾长期担任银广夏总裁的张吉生,即担任过计算机研究所的所长。张吉生生于 1946 年,除了在银广夏任职外,还担任着宁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一职。 上市以后,围绕着陈川的银广夏高层队伍亦渐次成形。现任银广夏

6、总裁的李有强来自天津。他生于 1941 年,曾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厂厂长,早在 1985 年就与陈川一起合作创业,1994 年银广夏进入天津后,长期负责天津业务。而身兼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秘等多职的丁功民则常驻深圳。 1994 年上市之时,国内软磁盘行业竞争已如火如荼,转眼间,每生产一张软磁盘就要亏损 2 美分。对以软磁盘为主业的银广夏来说,转型迫在眉睫。 此后,银广夏每年均在为维持 10的净资产收益率奔忙。当时的董事局主席陈川自己从不讳言这一点,在回忆、阐述银广夏的创业历程时每每提及。银广夏的项目换了一个又一个,从软磁盘生产以后,银广夏进入了全面多元化投资的阶段。1996 年年报称银广夏已经“

7、成功地由创立之初的三家软磁盘生产企业的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有 27 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到 2000 年更发展成有 40 余家参股、控股公司的庞杂规模,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大部分项目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每次都仅是维持在 10净资产收益率的配股生命线上方而已。 银广夏最知名的项目是在银川西南永宁县西沙窝(现称征沙渠)治沙种草。1995 年,陈川在赴京的列车上遇到了吴安琪。吴是宁夏自治区水科所所长,一直研究在水文调研的基础上治理沙漠,曾在银川附近治理过 1200 亩沙漠,后因资金匮乏而放弃。

8、列车上一席谈,陈川对吴治沙并种植麻黄草的构想产生兴趣并随后决定投资。银广夏投资 80,水科所技术入股投资 20,成立了广夏(银川)天然物产公司,购买并治理了银川市郊 2 万多亩沙漠,并种上了麻黄草(麻黄素的原料)。吴目前是广夏(银川)天然物产公司和宁夏广夏制药厂的董事长,也是银广夏的董事之一。 治沙种草,为银广夏带来了异常良好的形像,但并没有带来什么效益。银广夏声称前后投资过 6 亿元,是一个夸大的数字。据财经了解,实际投资约 9000 万元。据说这一项目近期可持平,但要贡献巨额利润,为时尚早。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 1998 年发端的。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 天津

9、广夏“独撑大局”。 1999 年,银广夏利润的 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 2000 年,这个比例更大银广夏 1994 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洁制品有限公司。保洁公司曾经在1996 年通过德国西 伊利斯公司(C.ILLES CO.)进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产设备,这是可查的银广夏与西伊利斯公司最早的往来;此后,银广夏又从西伊利斯公司处订购了一套由德国伍德公司(Krupp Uhde)生产的 500 立升3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这是传奇的起点。 1998 年,天津广夏接到了来自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第一张订单。其时,保洁公司已于 1997 年 12 月 31 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下

10、称天津广夏)。 银广夏当年 10 月 19 日发布的公告称,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天津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 50 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姜精油、生姜含油树脂产品 80 吨,金额超过 5000 万马克。 几个月之后,1999 年 6 月 19 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讨会上,当时的银广夏董事局主席陈川这样讲述这单合同的暴利内涵: “德国诚信公司于 1999 年 6 月 12 日一次订货总价达 5610 万马克。6 月 26 日,一艘载着天津广夏第一批农产品萃取产品的货轮起锚离港,远航德国。这第一批产品出口

11、,竟获利 7000 多万元! ” 1999 年,银广夏利润总额 1.58 亿元,其中 76即来自于天津广夏(据张吉生一次内部讲话)。 随后,银广夏公告,将再从德国进口两条 800 立升萃取生产线,后又将计划升级为两条 1500 立升3 和一条 3500 立升3 的生产线。计划中的生产能力是天津广夏现有生产能力的 13 倍之多!一时间,市场为其展现的暴利前景而沸腾。 在 1999 年年报公布前夕,2000 年 2 月 14 日,陈川在北京突然遇疾去世,终年 61岁。根据银广夏公告披露,死因是“突发性心肌梗塞”。 创始人陈川的去世,并未使银广夏 2000 年梦幻之旅受到丝毫影响。在 2 月 17

12、日进行的董事会改选中,张吉生继任董事会主席,时任天津广夏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有强升任公司总裁。随后银广夏公布了 1999 年年报,每股盈利 0.51 元,并实行公司历史上首次10 转赠 10 的分红方案。 从 1999 年 12 月 30 日至 2000 年 4 月 19 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 13.97 元涨至35.83 元,于 2000 年 12 月 29 日完全填权并创下 37.99 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 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 440。 2001 年 3 月,银广夏公布了 2000 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 60,达到每股 0.827 元,

13、盈利能力之强,令人咋舌。 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天津广夏:银广夏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9.1 亿元,净利润 4.18 亿元。银广夏 2000 年 1 月 19 日公告称,当年天津广夏向德国诚信公司“出口”1.1 亿马克的姜精油、桂皮油、卵磷脂等“萃取产品”。今年 4 月 2 日,审计其财务报表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特向记者发来函件,称当年追加定单补充合同共计 2.1 亿马克,2000 年度实际执行合同金额为 1.8 亿马克(约合 7.2 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 1999 年度年报提供的萃取产品利润率(销售收入 23971 万元,业务利润 15892 万元,利润率 66)推算,天津广夏 2000 年度创

14、造的利润将达到 4.7 亿元。 更恢宏的利润前景在前头。今年 3 月,银广夏再度公告,德国诚信公司已经和银广夏签下了连续三年、每年 20 亿元人民币的总协议。以此推算,2001 年银广夏的每股收益将达到 2 至 3 元,这将使银广夏成为“两市业绩最好市盈率却最低的股票”。银广夏传奇达到了顶峰。 2001 年 6 月 18 日:银广夏宣布,一条 1500 立升3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生产线已在安徽省芜湖市建成。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第二,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第三,银广夏对德出口合同中的

15、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如果说银广夏的表现是一个神话,那么,“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一项陌生拗口的专业名词所指称的技术-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简单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根据二氧化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进行天然原料萃取的技术(有关介绍参见下附资料)。 听闻银广夏神话,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朱慎林和北京星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志诚有着一样的第一反应:“超临界”为什么总会被人利用、炒作呢?专家们知道,应用这一技术也许可以取得比较稳健的收益,但绝对不至于暴利,而且绝非无所不能萃取。早在 1998 年 12 月,中国超临界流体协会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年会即将结束时,特地在会议纪要

16、上补充了这么一段话:“希望企业界对超临界萃取项目不要盲目上马、低水平重复。”然而,正是在这一年,银广夏神话的准备工作启动。 有理由相信,天津广夏方面特别是原天津广夏董事长兼总经理、现银广夏总裁李有强在整个过程中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记者曾经向陈川原来的秘书问起有关德国客户和萃取方面的事,她只有一句话:去问李有强。西伊利斯公司方面的回答也是如出一辙。 在专家和同行的眼里,银广夏凭此取得的惊人效益,处处皆是疑点。 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即使只按照银广夏 2000 年 1 月 19 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额,1.1 亿马克所包括的产品至少应有卵磷脂 100 吨、姜精油等 160 吨。可资为证的是,天津广夏称于 1999 年出口的价值 5610 万马克货物中,就已包括卵磷脂 50 吨,姜精油等 80 吨。 但根据国内专家对这一技术的了解,一套 500 立升3 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设备实际全年产量绝对超不过 20 吨至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