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文前沿的学理探索欧阳友权教授是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早在网络文学的发轫初期,他便对其中的发展前景有过深远的洞见从前期对数字媒介下文学格局重构的关注与审视,再到当前文艺转型中的理路厘清,以及对文艺的未来走向进行反思和建设性展望,欧阳教授始终以寻求科学技术与精神文化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基点,从技术与人文的内在逻辑上考量文艺的发展脉络他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系列著作中提出的“高技术与高人文”“诗意的祛魅与返魅”“文学性的意义重建” 等观点,形成了数字化语境下文学艺术重构与转型的理论皈依,具有开创性和导向性学理价值在欧阳友权教授等一批学者对数字人文的哲思努力与学理耕耘下,现代数字传媒技术与现代美学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实现了并行不悖的理性沟通与对接,由此开辟了全新的学科领地和人文境地 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作为一名成功的学者,不仅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着的敬业精神,还应具有善于创新的睿智和勇于担当的气魄,这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良知和责任,也是治学生涯中孜孜以求的品格和精神欧阳友权教授便是这样一位学者,多年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著述等身,从早期对文艺学、美学的“文化寻根” 与“本体探索”,到数字化时代“ 比特世界” 的人文精神理性建构,他始终以其独特的创新意识,孜孜不倦地挖掘治学的“富矿” 。
欧阳友权教授是 1977 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硕士到博士一路与文学研究结缘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从事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由于在学术思想上不类前说,不惧定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加之心性勤奋,笔耕不辍,在学界的影响日益显现他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表的《农耕文化——中国文学之根》 《新时期文学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等论文,因其视点新颖引起较大反响硕士论文《文学创造本体论》从人类本体论的全新视角探讨文学创造本体而备受夸赞他提出的“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更是被文论名家评价为“ 标示了新理念”的“卓有成效的做法”{1}他的《人民文学,重新出发》等专题论文在《文艺报》引发了广泛的争鸣,并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990 年代以来,欧阳友权教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陆续出版了《艺术美学》《文学原理》 、 《艺术的绝响》 《国民素质论》 《萨特论艺术》等著作,这些著作多以本体论为支点,从哲学深层探讨人文精神价值经脉,为他的治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于对学术由衷的热爱与责任感,欧阳友权教授曾说:“我们这些永远‘在路上’的研究者的职责,就是设法走进前沿,敢于触摸前沿,勇于探索前沿,并希图对前沿研究有所推进。
”{2}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欧阳友权教授的学术视角便敏锐地触及了高科技与现代美学的关系问题,他开始从人类本体的意义上去思考现代高科技的美学品性,寻找这两者在价值取向上的人文精神趋同,提出:“对现代高科技的美学阐释,便是对人类本身的生命、个性、潜能的自我审视和心灵陶醉,思考现代高科技中的美学精神,是窥视人本、睥睨人伦、礼赞人生的又一面窗口 ”{3}基于这样的洞见,面对信息革命的风起云涌,欧阳友权教授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的气魄直抵文学理论最前沿,毅然站在信息媒体革命的潮头,以新的学术视野重构文学理论 新世纪网络文学发轫之初,在许多人尚对网络文学观望质疑时,欧阳友权教授已走进这一领域,先后发表了研究报告《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和论文《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 ,并立即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他接下来的研究增添了信心从此,他在选定的这一治学“富矿”持续钻研,笔耕不辍,完成了博士论文《网络文学本体研究》 ,先后出版了《网络文学论纲》 《网络文学本体论》 《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网络文学概论》 《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 《网络文学发展史》 《比特世界的诗学》 《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等著作。
主编了“网络文学教授论丛”“文艺学前沿丛书”“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新媒体文学丛书”;在 《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评论》 《文艺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重要学术报刊发表数百篇网络文学理论文章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数十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其网络文学研究成果纷纷获奖带领中南大学文学院研究团队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网络文化研究所, 成功创办湖南省网络文学研究基地,以网络文学研究选题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湖南省重大重点项目等,创下了多个学界第一,从基础学理上奠定了网络文学的学科地位,欧阳友权教授因此被学界评价为“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欧阳友权教授从 1998 年介入“高科技美学” 论题起,一直关注和涉足“科技与人文 ”“网络文学”“数字文化”等问题的研究,致力于对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问题的学理阐释,其核心的学术理念寄寓了他对“高科技与高人文” 的期待与思考,表达了他对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忧患与理解由于在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和影响,中南大学文学院成了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的重镇,欧阳友权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网络文学研究成果走进人们的学术视野,又以扎实的基础学理研究一步步挺进学林杏坛,由此开启了一个新学科的学术征程。
他带领学术团队完成的网络文学专著和同一领域的系列学术论文,成为国内研究网络文学不可或缺的学理标识 二、纵横捭阖,游弋学海 欧阳友权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呕心钻研,沿着“生成背景、存在方式、文学变迁、媒介叙事、主体阐释、文学性辨析、精神表征、文化逻辑、人文价值、研究理路”的基本逻辑线索,逐渐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文学学理形态体系基于这样的理论思路,欧阳教授的网络文学研究在理论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从“史” 的维度辨析数字传媒下的文论转型,二是从“论” 的维度探讨网络文学的本体与本性,三是从“史” 与 “论”融合的维度反思 “比特世界”的学理症结和诗学创生空间通过这些有机联系的理论,系统而多角度地解读了网络文学的诗性蕴含,从纵向和横向的不同视野阐释了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诗学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