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3437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 2015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卷综析】试题有如下特点:1依据“三维”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现代文选文在力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着力追求体现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四道客观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文言文在考查文言字、词、句的释义和理解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把翻译放在重点位置来考

2、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更符合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要求。2把握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考查语文积累、整体感知和理解运用,突出学以致用。试题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把易错的、把握不牢的知识点再次显现,名句默写全是高中课本的名句,难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 3作文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要求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写起来顺手。【题文】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题文】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人喻快

3、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 “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

4、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

5、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 “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 “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 , “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 “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 ,以反映物象里的“势” 。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

6、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 ,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 ,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1下列各项中,不

7、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 “一画”的一项是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 ,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 。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8、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 “一画” “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

9、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 ,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C 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 、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10、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B “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 ,而悬腕中锋,

11、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推断作者观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 C 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B 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 “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

12、,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题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题文】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纶诰之选也。 ”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 ,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

13、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日:“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

14、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日:“非敢求高,盖避难也。 ”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日文。(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走避:逃跑躲避。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决杖:处以杖刑。D坚多识典故 典故:典制掌故。【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

15、:哀矜:怜悯,同情。【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C陛下诞膺

16、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根据语境推断句子大意,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思路点拨】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 “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