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3270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2014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 2014 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蜡烛燃烧,葡萄酒化 B 汽车爆胎、米饭煮糊C 水果腐烂、蔗糖溶解 D 玻璃破碎、鲜肉冷冻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A、蜡烛燃烧时能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葡萄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转化成

2、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B、汽车爆胎时,只是轮胎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饭煮糊的过程中,米饭中的淀粉发生了碳化,生成了新物质碳,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水果腐烂的过程中,水果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蔗糖溶解的过程中,只是蔗糖和水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鲜肉冷冻的过程中,因为降温,鲜肉由软变硬,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

3、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 (2 分) (2011岳阳) “生态君山,荷香天下” 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到芳香四溢解答: 解:荷花盛开,芳香四溢因为荷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 C点评: 凡是闻气味这一类问题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都说明

4、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3 (2 分)金刚石、石墨、C 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A 构成她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 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因为金刚石、石墨、C 60的内部结构不同,所以三者的物理性质不同解答: 解: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 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故选 D点评: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体现性质,性质体现结构4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密度 B 颜色 C

5、硬度 D 还原性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 解:A、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 D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5 (2 分)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硫+氧气 二氧化硫 B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C 氧化汞 汞+ 氧气 D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考点: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利用该知识分析即可解答: 解:A、硫+氧气 二氧化硫,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 A 不符合题意;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但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所以是氧化反应,故 B 符合题意;C、氧化汞 汞+氧气,由一种物质反

7、应生成了多种物质,有氧元素的转移,属于分解反应,不是氧化反应,故 C 不符合题意;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 (2 分)下列符号中,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单质的是()A H B H2 C Fe D N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

8、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单质解答: 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H 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Fe 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单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N 属于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7

9、(2 分)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44g B 44 C 28 D 28g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 ,常常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62=44;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 ,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 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2 分)下列四位同学在讨论二氧化碳化学式(CO 2)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ABCD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 化学用语

10、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A、表示化学式为 CO2的宏观意义,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B、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混淆,应为:表示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C、表示化学式为 CO2的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D、表示化学式为 CO2的微观意义解答: 解:A、表示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 A 正确;B、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 B 错误;C、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 C 正确;D、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的意义:宏观上有:(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11、微观上有:(1)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的一个分子, (2)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9 (2 分)市售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 3) 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 1 B +1 C +2 D +5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碘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 解:钾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 x=+5 价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

12、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0 (2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 2B 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D 硫酸铜溶液(CuSO 4)和氢氧化钠溶液(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Na 2SO4)和氢氧化铜Cu(OH) 2沉淀:CuSO 4+NaOH=Na2SO4+Cu(OH) 2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 解

13、:A、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gO 2Hg+O2B、该化学方程式中氧气是反应物,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S+O2SO2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uSO4+2NaOH=Na2SO4+Cu(OH)2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1 (2 分)成语中有许多化学知识化学中讲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下列成语中重点说明与着

14、火点有关的是()A 钻木取火 B 釜底抽薪 C 火上浇油 D 煽风点火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解答: 解:A、木材属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钻凿木材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木材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时,燃烧起来,钻木取火重点说明燃烧与着火点有关;B、燃烧过程中,如果移走可燃物,火就会熄灭,釜底抽薪重点说明燃烧与可燃物有关;C、燃烧过程中,如果添加可燃物,燃烧能够继续,火上浇油

15、重点说明燃烧与可燃物有关;D、燃烧过程中,如果不断地鼓入空气,能够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燃烧,煽风点火重点说明促进燃烧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解释成语的含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除了具备相关的化学知识外,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12 (2 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B 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观察到玻璃片上有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D 将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灯泡会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考点: 电解水实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气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 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总个数不变;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用作助燃剂;C、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解答: 解:A、生成物氢气、氧气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说明反应物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B、铁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C、水蒸气遇到比较干冷的玻璃片时,会凝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