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332671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析论证报告(xin)(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构建新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论证报告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正处于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反展的关键时期,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是全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迫切希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中职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引到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中职学校下一阶段必须实现的教育培养目标。2009 年 1 月,教育部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发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是专门从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

2、训的重要场所,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地、科学地评价,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建设规划的重要保障,对推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制定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要。一、 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2目前,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依然存在并对中小学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从生源来看,学习成绩较好的初中生一般都选择上高中准备考大学。剩下的升高中无望的毕业生正式我校的生源主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技能底子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技能不够熟练,语言不够文明,写作能

3、力差等;二是为人处事不够成熟。我校学生普遍自信不足,心态不够积极,缺乏宽容、豁达与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好等。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 “混日子”现行比较普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总体而言,近年来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与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学生求学精神、态度、热情也不如以前,整体综合素质不是很好。二、 我校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一)传统学生评价特点:1、以学习成绩为主评价学生,以此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及毕业生质量的依据;2、学习成绩以考试成绩、特别是考试课成绩为主,采用简单加权平均排序;3、思想品德以投票方式选出“优秀” ;4、将思想品德、体育课成绩、考查课

4、成绩作为参考数3据或限制条件考虑到学习成绩中。(二)传统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论素养的考核,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操作和专业技能等素质的评价相对忽视或是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2、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的重要价值,缺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针对性评价;3、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占主导地位,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单一主体,而同学、用人单位、服务对象等主体的评价很少反映到学生的评价结果中,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三、新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构建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5、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方针的要求,也理所当然是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实现的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迫切需要根据邓小平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从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4体系既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评价的基本规律,又要体现学校与学生实际的、多类型的、多形式的评价体系。(一)指导思想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为

6、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二)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评价应尽可能体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多条线索反映学生素质情况,以保证评价结果全面、综合、准确反映学生综合素质。2、发展性原则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学生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更重视形成性评价,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3、

7、多元性原则5学生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用人单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服务对象等,使评价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全面。4、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客观,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信度和效度。5、可行性原则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实际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可行性集中体现在“可比、可测、简易”三方面。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者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能够比较;可测是指设置的指标体系可以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能进行量化描述;简易是指评价体系力求简化,使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简便,具有可操作性。6、差异性原则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

8、合,体现个体差异。(三)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维度,各维度二级指标项目如下:1 、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表现、道德修养、法纪观念、6学习态度、卫生习惯;2、专业素质:专业理论、实践技能;3、人文素质:人文社科知识、社会工作、社会实践活动;4、身心素质: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化和描述,是进行量化计分的主要依据。在此评价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各个指标应该分配不同权重,使最后的评判结果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四)实施方法1、

9、学生综合测评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上一学年综合测评在第二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完成,毕业班的最后一次综合测评在最后一学期前四周内结束。2、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学生综合测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办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各班级综合测评小组由班主任、班长、团支书、一名班委和占全班学生数 10%的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本班的考核工作,由班主任任组长,班长任副组长。班级考核小组成员实行轮换制,学生代表每学期轮换一次,学生干部根据自身职务变化而定。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由班主任和考核小组根据日常考核记录,采用学生自评、班级考核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小组每月按时将考核结果在班会上予以7公布并

10、张贴于本班教室,接受学生的监督。班级测评小组每月向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一次班级测评工作情况,并每月向学生综合测评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一次考核结果。4、各班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成绩汇总登录等工作,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指定专人操作。5、各班级依据考核结果,成绩 90 分(含 90 分)以上评定等级为“优” ;成绩 80 分(含 80 分)以上评定等级“良” ;成绩 60 分(含 60 分)以上评定为 “合格” ;成绩60 分以下评定为“ 不合格” 。6、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各班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结果,同时使用电子表将各班学生考核成绩上报、留存。7、各班测评小组成员在测评工作中应坚持公平、公

11、开、公正的工作原则,树立对全班同学负责、为全体同学服务的观念,以本办法为工作依据,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秉公办事。8、社会评价根据实习报告、用人单位实习鉴定、参加各种职业活动的名次、成绩和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进行考核(五)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进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阳光操作、确保公正,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切实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在实施综8合素质评价中,公正性是保证评价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申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体现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1、公示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均要提前公示;评定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

12、人及家长。2、诚信制度: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档案同事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3、监督制度:学校各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并及时改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申诉制度:学生、家长如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必须认真调查,要根据原始记录、原始实证资料给予耐心、透彻的答复,实事求是地做出恰到处理,并及时向申诉人反馈,维护学生利益。5、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和其他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凡是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及领导的责任;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综合素质评价相应等级。92012 年 8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