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3318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6届中考化学复习讲练:题型三探究性实验类型二物质变质的探究【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物质变质的探究1. (2015 海南)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猜想】猜想:没有变质;猜想:已经变质。第 1 题图【实验和推断】(1)加入的适量 A 溶液是_(填名称),若现象 a 为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2)若现象 b 为_,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反思】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_(填“A”或“B”)。A. 密封保存B. 不需要密封保存2. (2014 黄石)征得老师同意,爱动脑筋的小亮在实验室对放置已久的 查阅资料】2 2= 2= 2

2、O【提出问题】该 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猜想 1:样品未变质(即:样品中只含 猜想 2:样品全部变质(即:样品中只含_);猜想 3:样品部分变质(即:样品中只含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用少量粉末装入试管,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现象 A 猜想 2 不成立取步骤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然后操作 有白色沉淀 猜想 1 不成立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1)猜想 2:样品中只含_(填化学式)。(2)现象 A 是_。(3)操作是_。(4)写出操作的化学方程式_。【反思】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里 了防止与空气中的 验室

3、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也有很多,试举一例:_(填药品名称)。3.(2015 烟台)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中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他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取 g 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第 3 题图【讨论与分析】(1)生石灰可以作干燥剂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向 渣 A 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_。(3)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4)将混合物 C、D 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

4、应后,过滤,得到 1 g 滤渣 E 和红色滤液 F。向滤液 F 中滴加 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 F 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还可能含有_。【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g 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4. (2015 株洲)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

5、. 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猜想与假设】猜想 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猜想 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猜想 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反思】(1)猜想_(填“1”或“2”或“3”)错误。

6、(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_,会加速食品变质。(3)请写出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5. (2015 咸宁)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为了弄清

7、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作出猜想】可能是 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 可能是_: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还可能是_。【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粉末是 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白色粉末中_往上述试管残留的白色固体中加入_ _白色粉末中含有 色粉末成分的猜想_是正确的。【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

8、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a. 密封保存b. 使用前临时配制c. 禁止使用该试剂6. (2014 常州)过氧化钠(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实验室有一瓶放置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样品,某研究小组对其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2H 2O= 4 2, 2= 2 2。【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变质?【猜想与假设】假设 1:过氧化钠未变质;假设 2:过氧化钠部分变质;假设 3:过氧化钠全部变质。【实验探究】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取部

9、分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固体完全溶解,木条复燃 假设_不成立取少量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振荡有气泡生成 假设 2 成立【提出新问题】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呢?【实验探究】实验:取少量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2 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定性分析】(1)由实验可以确定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2)小明认为,由上述实验无法确定原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定量研究】称取 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g 气体;再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

10、水,充分反应,经过滤、干燥等操作,称得固体质量为 g。(1)写出加入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g 上述样品中含有 质量为_g。【反思提高】过氧化钠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全部变质,最终转化为_(填化学式)。针对训练(答案)1. (1)稀盐酸(2)无明显现象(或没有气泡产生)【反思】A【解析】(1)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氢氧化钠已变质。(2)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则溶液中无碳酸钠,加入稀盐酸后,没有气泡产生。【反思】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2

11、.(1)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3)滴加足量 溶液(4)a 2= 2 = 2化学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反思】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3. 【讨论与分析】(1) 2O= H)2(2)碳酸钙()(3)溶液开始由无色变红又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4)碳酸钠和氯化钠氢氧化钠【解释与结论】碳酸钙和氢氧化钙【解析】 【讨论与分析】(1)由于生石灰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以作干燥剂。(2)向 0.2 g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碳酸钙;g 生石灰样品中含 0.2 g 碳酸钙,滤液 B 加入过量碳酸钠和过量稀盐酸后混合过滤得到 1 g 滤渣,说明滤液 B 中含有氢氧化钙。(3)中滴加酚酞可以看到原来的氢氧化钙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加过量稀盐酸,又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C 和 D 混合后得到滤渣 E 碳酸钙和滤液 F,F 中加入 中一定含有 能含有【解释与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滤渣 E 中钙元素全部是从滤液 B 中来的,设滤液B 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x,则a(2 100741 g x xg 74100 x1 g 生石灰样品中含有 0.2 g 碳酸钙和 g 氢氧化钙,不含氧化钙。4. 响判断.【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