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候鸟式的旅游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3043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一场候鸟式的旅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来一场候鸟式的旅游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来一场候鸟式的旅游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来一场候鸟式的旅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一场候鸟式的旅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一场候鸟式的旅游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气候舒适性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之一,在一年之中的上半年,人们多喜欢到北半球度过“春夏” 季节,而在一年之中的下半年,人们则喜欢到南半球度过“春夏” 季节,这就形成了人们像候鸟一样,根据气候的舒适度而选择旅游地的现象。 候鸟式的旅游,又被称为气候旅游,主要是人们在酷热、严寒、潮湿和雾霾等不舒适的气候环境条件下, 为趋利避害,追求健康生活而引发的差异化旅居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候鸟式的迁徙现象类似。当然,不能将气候旅游一概统称为“候鸟式旅游” ,因为在气候资源舒适宜人的地域空间, “留鸟式 ”的原住民,与“候鸟式”的旅居者,都

2、是同时享益的。比如全境大部分地区四季如春、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最高的云南省,是最为吸引外来“候鸟” 人流的黄金气候旅游空间,然而本地人亦安处乡土, 一般都不愿长期远离家乡,被称之为“家乡宝” 。近年來,以避暑游、避寒游、避霾游、踏春游、金秋游、海浴游、冰雪游、滑雪游、经纬游、观日出、观云海、观候鸟、赏百花、赏月华、赏红叶、摘时果等为主要取向的气候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民生问题与时尚话题。 自然风景是由山、水、林、木、花、草和气象等各要素共同构成的。其中山、水、动植物等因素只影响空间景观形态,唯气象和气候,既影响一地的空间景观结构,又影响自然风景的季相变化。这是因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天

3、气现象在一年四季内有不同的变化所致。以我国为例,夏季气温南北方差异很小,全国普遍出现高温状况。在夏季风集中降水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呈现一片葱绿喜人的景观; 冬季,全国大部都在“ 极地 ”大陆气团的控制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受太阳辐射所影响,南北温度梯度相差悬殊,北方一片冰原雪岭,寒冷干燥, 南方花草溢香、气温宜人。春秋两季处于冬夏过渡季节,北方的春季尚在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干燥少云,地面接收的辐射多直接用于增温,故升温亦快;江南地区正值清明时节,多云雨天气,地面所得辐射相对减少,升温就慢。但是南北方都处于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旅行最佳时节。秋季在北方低空“极地” 大陆气团基本上替代了热带

4、海洋气团,而南方高空仍有副热带高压活动。在这时节,我国南北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金风送爽,湿润适宜, 不失为旅游佳季。由此可见,全国各地四季均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季相变化最显著的表现莫过于植物景观,如东北五大连池,春夏有瑞花野草点缀,加上不同树木的色彩变幻, 景观意境,颇为丰富;秋天有紫红的柞树,黄绿色的樟子松,色彩秀丽, 极飨游人;冬天桦林片片,白雪压枝, 意境颇富诗意。可见,这种季相变化, 均是由气象、气候诸要素决定的。 中国春城昆明品牌百年如一,清皇室承德避暑山庄久负盛名,近代我国早已形成的北戴河、鸡公山、莫干山、庐山四大避暑胜地至今人们耳熟能详, 以及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现

5、临沧“太阳转身,两洋分水” 十字交叉口, 是当地”恒春”气候乃至云南低纬度高海拔区域四季如春、优越旅居气候的策源标志地等,这些都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旅游气候自然遗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气候旅游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早已提出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等,以便掌握农时和旅居。我国历史文献中有极为丰富的有关当时气候的文字记载,且史料的丰富是世界各国都不能企及的。我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早已重视气候、物候对生活、起居、出行、休闲、康疗以及人文的影响,气候、气象、天文、物候景观,历来是文人墨客竞相表现的艺术题材。杜甫奉寄李十联盟五秘书文嶷诗之一:“避暑云安县, 秋风早下来。 ”徐霞客 游嵩山日记则说:“ 又北上三里侧一井,甚莹, 曰御井,宋真宗避暑所浚也”,以及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题诗 ,都是我国古代气候旅居文化的重要例证。 古人关于气候、气象、天文、物候旅居问题总结的宝贵知识,翻开史书可谓卷轶浩瀚,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