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33007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著名风景名胜和名吃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坐落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俗称“武汉三镇”,现在三镇各有特色,武昌是以文化科教为主,汉口以商业为主、汉阳则是政府重点的开发区。武汉市内河流、湖泊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素有“江城” 和“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众多诸如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构成了武汉人文旅游的风景线,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山舰修复教育中心又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值得一提是建国后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不但是长江上的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们青睐之地,桥分

2、为两层,上通汽车,下走火车,并且在两边的桥头堡中有大型雕塑,站在大桥之上,可尽览长江之水滚滚而来、轮船往来穿梭的景象,同时也可体验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的老革命家的英雄胆识。景点: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东湖之滨,是筹建于 1953 年的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 2400 平方米,馆内现有各类文物藏品 20 万件,光国家一级文物就达 400 多件。博物馆内主要的陈列有四个,分别是“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 湖北古代音乐文物展览”、“清宫工艺品展览”和“ 楚天风云百年”等专题陈列。湖北博物馆中还有许多珍贵文物,如越王勾践青

3、铜剑、吴王夫差青铜矛、“聘礼行迎图” 漆画、楚国司法文书竹简、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均有非常高的历史和科考价值。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郊,水域面积达 33 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 5 倍多,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还包括磨山等沿湖群山,湖水清澈,湖岸曲折,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东湖风景区从 1951 年起,开始规划建设,现已形成集旅游、娱乐、度假、疗养、养殖、科研于一体的全国重点风景区,景区内自然园林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分为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白马区、珞洪区、吹笛区等六个游览区。归元禅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又名归元寺,取偈语“归元性不二,方便

4、有多门” 中“归元”为名,属禅宗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 ”,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是湖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归元寺坐西朝东,布局紧凑,现有大小殿堂 200 余间,分为北、中、南三院,山门以内为中院,中院有放生池,放生池的两侧为钟鼓楼,再进即是大雄宝殿,殿前是韦陀殿,大雄宝殿系清初建筑,重台列阶、气宇轩昂,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及其弟子阿难和迦叶,殿内的木雕供桌和韦陀殿内的木雕韦陀像都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木雕珍品。黄鹤楼:以“千古名胜、天下绝景 ”而饮誉天下,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相传黄鹤楼始建

5、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公元 223 年),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历经 1700 余年,屡毁屡建,至清朝光绪十年(1884 年) 间的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之后,百余年内未曾重建,直至 1981 年时,才开始重建,但黄鹤楼原址已被长江大桥的引桥所占用,所以现在新修建的黄鹤楼位于距旧址约 1 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之上,雄踞长江之滨,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雄伟壮观,可“极目楚天舒” 。黄鹤楼最初用于军事瞭望,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以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名扬天下。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

6、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武汉长江大桥建于 1955 年 9 月,于 1957 年 10 月建成通车,全长 1670.4 米,其中正桥长 1155.5 米,两端引桥长 514 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 128 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 ,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特色美食:热干面:武

7、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小吃。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卖汤面的李包,为了使没卖完的面不发馊变质,就把面条凉在案板上,不小心把油壶里的油倒在了面上,第二天给客人们吃时,客人都觉得好吃,便问叫什么名字,李随口而出,说叫做“热干面” ,于是便流传至今。小桃园煨汤:来历:该店创始于 1946 年,当时有陶、袁两个小贩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卖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就叫“筱陶袁” ,解放后取其谐音,改为 “小桃园”。特色:“ 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其经营的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

8、汤等,以瓦罐鸡汤最为出名,是上佳的滋补品。三鲜豆皮:特色:以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成薄皮,内包馅料,后由特级厨师高金安创制成以鲜肉、鲜蛋、鲜虾为主的馅料,故称三鲜豆皮,毛泽东曾经四次品尝,每次都赞不绝口。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 ,“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攻略: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老通城酒楼制作的最为出名,有着“豆皮大王”的美誉。四季美汤包:特色:制馅讲究、选料严格。攻略: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四季美” 最为出名,1927 年开业,由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制作的富有武汉风味的小笼汤包,受到人们的喜好。清蒸武昌鱼:武昌鱼之称有 17

9、00 多年的历史,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有名句赞叹“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使淹留”,之后,毛泽东的 水调歌头 游泳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开篇,使得武昌鱼更加有名。鸭脖子:鸭脖子本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经过武汉人用辣椒、八角等几十种调料烹煮后,居然成了难以弃之的美食。鸭脖子不同于鸭肫、鸭肝可一口而尽,吃鸭脖子的乐趣在于细啃、细嚼之间回味,吃到最后是吸溜一声将骨髓吸出,吃的过程缓慢,肉的取得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这一切都增添了乐趣,玩味十足。鸭脖子是湖北的一种地道小吃,鸭脖子的产生,应是脱胎于四川的麻辣兔头。因湖北菜原本是有辣无麻的。那麻辣兔头虽味道奇特诱人,但骨多肉少,下嘴不便。用同样味料烹

10、制鸭脖子,则骨肉比例得当且妙趣天成,湖北是九省通衢之地,从吃的口味上讲,湖北菜博采众长,鸭脖子口味集麻辣香鲜于一体就很自然了。武汉人喜欢吃鸭脖子,就是因为它味足、够劲,回味无穷。武 汉 西 班 牙 风情街是全球最长步 行 街 1350 米光 谷 步 行 街 的第 2 期,位于武 汉 光 谷 商圈光 谷 广 场 东侧。西班牙风情街长 329 米,由由 6 栋 35 层高的极具西班牙特色的建筑组成,中间串联棕 榈 泉 、毕 加 索 、加 州 海岸三大广场,拟全部引入国内外一线品牌,打造武汉首条旗 舰 店 街 。 西班牙风情街的景观设计,系由曾经成功打造福罗里达、欧 洲 、香 港 三地迪 斯 尼 乐

11、园的美 国 易道(EDAW )亲自捉刀,从街道、广场节点、店面装饰、灯光系统、导识系统各方面深入打造,以最具商业价值的街道空间,在光谷步行街再现迪斯尼商业奇迹。 在西班牙风情街,清朗明丽的地 中 海 风 情 ,凹凸有致的石材墙面,优雅别致的拱形门廊,精致内敛的铁艺装饰,色彩各异的店面窗篷,兼具古典气息与现代时尚的建筑群体掩映在绿树从中,西班牙浓郁风情错落隐现,奢华雅致的欧洲商街风格建筑、雕塑小品与商业完美交融,逛街的趣味感油然而生,沉醉其中宛若穿行于另一个时空。吉 庆 街 文 化“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武汉人素有此说。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类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12、汉味民间表演各具韵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外来宾和八方游客在这里欢聚。这里已成为领略武汉都市风情的窗口。 吉庆街位于汉口著名的老字号“豆皮大王”老 通 城 酒楼附近。东起大 智 路 ,西至江 汉 路 。别看这条有名的吉庆街夜市大排挡宽不过十几米,路面凸凹不平,白天冷冷清清,可一到晚上,它的魅力便凸现出来,卖花的、卖唱的、拉琴的、吃饭的、服务的几百个台位挤得满满的,热闹非凡,特别是在午夜 12 点以后,整个气氛达到高潮。 这里没有安静的茶庄,没有高档的餐厅,但是你一不留神就可以从客人里找出大学教授、作家或社会学家什么的。吉庆街的客人们形形色色,不光是文艺界,还有体育界、政界;不光是中

13、国人,还有外国人,不光是为吃而来,更多的是想感受这里自由的氛围,体味这里浓浓的汉味风情。吉庆民俗街分三期改造:一期改造重点老通城、东山里片,即美食生活区;云清里和丰寿里片区,作为本项目的第二、三期工程,将以保护为主,修缮优秀历史建筑,拆除违章搭建,还原优秀历史街区,意在打造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 新吉庆街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群与中山大道上的欧 式 建 筑 呼应成景。建筑风格研究吉庆街这样的老汉口旧城改造项目,其社会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对清末民初时期老汉口的建筑语言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同时也对吉庆街片区周边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测绘工作,作为设计的理论支撑。我们通过发掘和再现老汉口建筑造型元

14、素的方法,来解读建筑历史,再现老汉口商街风貌,展示中山大道的历史文脉。同时,我们也适当的在入口处引入现代元素,作为时代烙印,体现传承与发展。老通城片区七层楼的餐饮主力店和宾馆,其立面风格向对面的盐业银行靠拢,秉承租界建筑风格,是对该街区旧时建筑风格的一个真实写照。在内街空间的处理上,利用丰富的建筑空间层次,多样的户外空间,再现老汉口、老吉庆热闹繁华的“美食生活秀”。尽可能保护和强化吉庆街民间艺人的演绎传统,并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舞台。露天排挡应该予以保留。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 方 芝 加 哥 ”的美誉。武汉是中 华 民 国 的诞生地,著名的辛 亥 革 命 便首义于此(武 昌 起 义 )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明末清初的建筑主要由木质结构房,庭院、土围墙、石门组成。木门、石门上雕刻着人物、山水、花鸟等精美图案,工艺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