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831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历史3月第一次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 2014 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由: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石门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麓山国际联合命题总分:100 分 时量:90 分钟考试时间 2014 年 3 月 8 日上 10:3012:00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种继承制度

2、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答案】D考点:西周的分封、宗法制度的影响。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西周的分封制,这种制度依据周人创制的宗法制原则继承爵位,贵族的嫡长子是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此制度的本意是以这种血缘的亲疏来继承的制度不会带来纷争,但却由于地方的受封者有很大的独立实权,最终地方诸侯势力强大而与中央对抗,导致地方割据的出现。AB 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C 项内容有正确的部分,但不最主要的,所以排除 C项。2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

3、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 ”据此, “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 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答案】B考点: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准确解读的能力。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地方治理状况( “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 )向上级汇报,类似于当今的年终考核,官员所呈上的报告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因此答案为 B。上计是由地方官员上报的,实际情况上级并不能全部了解,因此 D 项错误。AC 两项材料无法体现。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网疏而民富”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

4、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 ”司马迁在这里体现出的经济思想是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B发展经济应该农工商并重C对私人营利采取一定的放任态度D发展商业应因地制宜【答案】C考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根据材料的“网疏而民富” ;“各劝其业、乐其事” “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等句可以得出,政府应对黎民百姓的经营活动少一些限制。C 符合题意。材料的核心思想并不是重视农业,排除 A,也没有涉及“农工商”孰轻孰重的问题,排除 B;至于 D 项中的“因地制宜”更没有体现出来。4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

5、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A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答案】A考点: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由“没有还授田的规定” 、 “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可知当时的政府是鼓励私有土地制度的存在的,故选 A。5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 ”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渎正确的是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 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

6、吐番使者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答案】C考点:元代政治体制。从材料“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可以知道宣政院是负责西藏事务的机构,故选 C。A 项错误,两则材料虽然都涉及到宣政院,但是并无冲突之处;BD 项材料并未体现。6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之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B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C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D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答案】考点:本题

7、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对教材相关内容有很好掌握。A 项说法错误,司母戊鼎大方鼎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但反映的是商朝的铸造工艺水平。B 项说法错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但不能反映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根据所学,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C 项错误较明显,唐三彩是唐代的釉陶制品,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D 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己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7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

8、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B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 “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是儒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应该肯定而不应该否定。并题目问是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B 是道家思想,认为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源头;C 是商鞅的法家思想,主张变革;D 是墨子的观点;故选 A。8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Martin)在谈到晚清海关管理时认为,洋员管海关本是“叛乱(指挥太平天国运动)的私生子” ,乃权宜之计,但正是廉政延长了这

9、一怪胎的生命。材料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晚清时期A太平天国运动致海关外控 B出让海关管理以惩治腐败C国家行政管理的畸形发展 D列强借太平天国运动控制海关【答案】C考点:注意材料中洋员管理海关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产物,本不正常,但为治贪腐反而使其生命延长,正确答案。9光绪八年八月,张佩纶上密定东征之策以靖藩服折指出:“日本凭寡倾危,琉球之地久踞不归,朝鲜祸起萧墙,殃及宾馆。彼狃于琉球故智,劫盟索费,贪婪无厌。 ”判断此文意在A揭示日本侵略扩张威胁 B对日政策应积极主动C预见中日之间难免一战 D总结对日失策之缘由【答案】B考点:近代中日关系。从材料“狃于琉球故智,劫盟索费,贪婪无厌”可以看出作者对日

10、本的步步侵略的行为非常不满,主张对日本采取积极地策略,避免日本的侵略态势进一步加剧。10.学者潘君祥说:“国家机器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它充当了近代化的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落后国家的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日益成为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下列事件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20 世纪初期,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B1921 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1933 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D1992 年,中国宣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答案】A考点:晚清鼓励商业的政策。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落后国家、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据此排除C,19

11、33 年的美国不属于落后国家;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 90 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都属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题作用和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有悖于材料所述的核心思想。再分析 A 项,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国家落后,近代化的历程刚刚起步,清政府企图通过这些措施发展经济,加强国家的控制能力,挽救晚清王朝,符合题干的中心含义,是最佳选项。11. 1926 年 12 月,中共中央汉口会议认为,自北伐军攻克九江、南昌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已发生“各种危险倾向” , “其中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惧而日渐向

12、右” 。会议要求“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 。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应当A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 B继续大力开展工农运动C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 D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答案】A 考点:国民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 ”说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在国民革命力量内部出现分化的时候应该继续加强与国民党内拥护国民革命力量的合作,即扶助国民党左派力量,所以答案选 A,B C D 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12. 1928 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

13、起来” ,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答案】D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依据材料中的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故与此思想相反的是以农村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D。13 苏中关系 1945-1980中披露,建国初期一些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在写给苏共中央的报告中说,中国革命胜利后“新政府吸收全国居民中的一切阶层、其中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合作” 。这里所说的“全国居民中的一切阶层”是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个革命阶级B新

14、中国成立时现存的各个阶级C新中国成立时存在的各民主党派D新中国成立时的各个民族【答案】A考点:新中国政权的构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联合政权,故 A 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时民主革命还没有完成,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尚未被消灭,他们是革命的对象,B 项错误;各民主党派是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阶层的组织,他们参加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C 项错误;这里强调的是阶层,即阶级成分,D 项与题意无关。 14. 20 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的股票(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B经济

15、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C计划经济的盛行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答案】B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反映,股票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表现。故二者的并存体现了当时的上海经济管理体制的多样化。故选 B。A、C、D 三项均无法全面体现材料内容。15.“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与这句话意思最吻合的是A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B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C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D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答案】B考点: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A 项中“不能” 、C 项中“不愿” 、D 项中“才是”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农民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应由少数贤人来管理国家。故本题应选 B 项。16. 1832 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