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733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第19讲 气体的检验及鉴别分级演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9讲气体的检验及鉴别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 年梅州)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食醋 B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水区分硝酸铵和生石灰 D用酚酞溶液区分硫酸和氯化钠溶液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氧 气 验 满 B.熄 灭 酒 精 灯 C.使 劲 塞 橡 皮 塞 D.收 集 二 氧 化 碳3(2013 年内江)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可将其投入过量的盐酸中B可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C用碘化钾溶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D除去 CO2气

2、体中混有的少量 HCl,可将其通过足量的 NaOH溶液4化学学习中要善于总结规律,认识物质时要抓住“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铵盐是一类含 NH 的盐,下列有关铵盐的认识错误的是()。4A都易溶于水 B受热都易分解C都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D铵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都会升高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将 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 pH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6(2013 年重庆)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CO 2 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3、B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低碳”是指较低的 CO2排放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都可以闻到烧毛发的气味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8(2013 年陕西)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对应目的是()。A.除 去 CO中 CO2 B.验 证 CO2密 度 大 于 空 气 密 度 C.检 验 O2是 否 收 集 满 D.验 证 质 量 守 恒 定 律9(2013 年广州)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

4、 和 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 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 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10(2013 年重庆)某班同学在对 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 CO2的功,又可以体现 CO2的过的是()。ACO 2可以使人窒息 BCO 2可以作气体肥料CCO 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二、填空题11(2013 年佛山)掌握好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完成以下选择和填空:(1)浓硫酸能使白纸变黑,是因为它有_(1)(4)填编号。A氧化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2)用一氧化碳冶炼

5、铁,是利用它的_。A氧化性 B还原性 C可燃性(3)可用作脱色制白糖的是_。A小苏打 B熟石灰 C活性炭(4)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A石灰石 B生石灰 C纯碱(5)用化学式表示 3个锰酸根离子:_。(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12(2013 年梅州)如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2)实验室用装置 A与 C连接制取并收集 O2,则装置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 H2O2和 MnO2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O2,应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填序号)。(3)实验室制取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选用的收集装

6、置是_(填序号),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来证明集气瓶是否集满CO2。(4)都可用于制取 O2、CO 2和 H2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13下图为常见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填空。(装置可重复使用)A B C D E(1)检验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_。(2)证明 CO2存在的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如果要吸收大量的 CO2气体,选择的装置是_(填编号)。(4)如果要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 H2、CO 和水蒸气,则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为_(填编号)。14(2013 年北京)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1)仪器 a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

7、号,下同)。(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5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请根据下图仪器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_,用途(写一种)_。(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甲同学选择了仪器,他还需选择上图仪器中的_(填序号),在实验过程中当他看到_,证明氧气已收集满;乙同学选择了仪器,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装置还可用来制取并收集另一种气体,写出制备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16(2013 年成都)如下图是某同学设

8、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 A、E 装置连接时,应将 A装置的导管 a与 E装置的导管_(选填“ b”或“c”)相连接。检验 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2)将 A、B 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3)将 A、C 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用 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 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化学性质是_、_。1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 CO2,将制得的

9、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未变浑浊,便产生了好奇,对此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假设猜想】假设一:石灰水变质假设二:制得气体中无 CO2【探究实验】为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小组同学取原试剂瓶中澄清石灰水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试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 说明石灰水未变质 说明制得的气体中有_气体写出上述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分析推理】通过上述探究,否定了两个假设,小组同学确定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于是他们对反应物进行了分析,根据盐酸的挥发性,推测制得气体中有

10、较多的 HCl气体。【验证实验】为了验证推测,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出现_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结论 有 HCl气体 有 HCl气体【得出结论】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制得的 CO2中有一定量 HCl气体。有一定量 HCl气体存在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请解释:_。【评价反思】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认为验证实验中不能用紫色石蕊溶液证明 HCl气体的存在,原因是_。【拓展迁移】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制得气体是否纯净等。实验室制取 CO2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纯净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原因是_。第 19讲气体的检验及鉴别1D2.B3.B

11、4.D5.C6.A7.D8.B9.B10.C11(1)C(2)B(3)C(4)B(5)3MnO (6)H 2O2412(1)试管锥形瓶(2)2KMnO4 K2MnO4MnO 2O 2BFD= = = = = (3)CaCO32HCl= =CaCl2H 2OCO 2D集气瓶口(4)B13(1)D 中固体变成蓝色(2)CO2Ca(OH) 2=CaCO3H 2O(3)B(4)DCAEDC14(1)集气瓶(2)2KMnO4 K2MnO4MnO 2O 2B= = = = = (3)D木条熄灭H 2OCO 2=H2CO315(1)试管作为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气泡从集气瓶口均匀冒出CaCO 32HCl= =CaCl2H 2OCO 2(或ZnH 2SO4=ZnSO4H 2)16(1) c用燃着的木条靠近 E瓶 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2)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Ca(OH)2CO 2=CaCO3H 2O(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17探究实验CO 2CO 2Ca(OH) 2=CaCO3H 2O验证实验白色沉淀得出结论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无法生成碳酸钙沉淀评价反思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也会变红拓展迁移反应太快不便于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