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人事迹材料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2553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尊敬老人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尊敬老人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尊敬老人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尊敬老人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尊敬老人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尊敬老人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敬老人事迹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到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如今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我们柏庄人在敬老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愿因有三,一是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柏庄

2、多年来就有敬老的传统美德,这美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还是那么鲜、那么艳。二是柏庄人没有田种了,大家都住在小区,过着城市化的生活,也有条件孝敬老人。三是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宽裕了这也给敬老提供物质条件。就拿我们村二组的范广选来说,范广选今年 72 岁,老母亲 95 岁,是我们柏庄村最年长的一名老人,老范的母亲十几年前就犯轻微老年痴呆症,但老范夫妻俩从没有 嫌弃老人,反而更加细心地照顾老人,每天早晨开始帮她穿衣,洗漱,倒尿盆,一日三餐都端到她的手上,有时老人不想吃,老范夫妻俩就喂她,晚上还要帮他洗漱,生病的时候第一时间购药每次总是把药拿好了帮她吃,多年来就餐从不分碗筷,孙子回来时还要把太太请到桌上

3、吃饭。一家四代人一桌吃饭,人丁兴旺,其乐融融。去年老人两次跌跤老范更是做到及时抢救,第一时间送医院原以为这两次老人性命难保,可在老范的精心护理下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现在老人逢人就说:“我能或到现在多亏了我的儿子和儿媳妇,不是他们的精心照料我早就到马克思那儿报道了。”现在我们更应当尊敬老人、孝敬老人,使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我做起、从每件事做起,让我们的老人安享晚年、幸福快乐,也是我们做儿女的义务、应尽的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谈到孝敬老人柏庄村现如今流传一个美谈,董洪明一家孝敬瘫痪在床的老母亲真是无人能比的。董洪明的母亲现年 82 岁,与十年前由于高血压换中风卧床不起

4、,这对于他们弟兄俩五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别人都出门打工挣钱,唯独他们两家不能外出苦钱,得留在家里照料老人,老人卧病在床已有 12 个年头了,每天需要人喂水喂饭,拉屎拉尿都不知道,随时翻身等都离不开人的照顾。他们们兄弟俩 24 小时轮流照顾她,耐心细致的为她换尿布、端屎端尿、洗衣擦身,免得让她生禄疮。婆婆因病痛黑天白夜的睡不着觉,我们也忍着困倦陪伴着她。看到她病得骨瘦如柴,我心里不禁酸酸的,为了减轻她病苦和疼痛,我经常给她按摩让她尽量少受罪,可以安然地走完她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尽到孝道的应尽义务。百善孝为先,首先得有孝心才能有爱心、才能知道有感恩的心,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品质,成为一个善良的

5、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孝敬老人让他们安度好晚年生活,不带着遗憾离开,是一件即平凡又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好才行。身教重于言行,用我们的行动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继承尊老爱幼的好传统。用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和谐社区增添一份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富强更美好。我和爱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一定要孝敬好双方的父母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尽量满足老人家的需求,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01 年我退休后我父亲生病,弟弟妹妹都在上班,我克服一切困难,每天照顾他的一切生活起居,直到去逝陪伴他过完他的一生。现今母亲已经 86 岁高龄,患有脑血栓、

6、老年痴呆等病,不能与人交流,出去都要用人带着。我经常带她去公园和社区遛弯与她谈天让她心情愉快,使她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我还有重病的婆婆,现今也已 84 岁了,患有肺癌晚期卧病在床已有 9个多月了,每天需要人喂水喂饭,拉屎拉尿都不知道,随时翻身等都离不开人的照顾。我们兄弟姐妹 24 小时轮流照顾她,耐心细致的为她换尿布、端屎端尿、洗衣擦身,免得让她生禄疮。婆婆因病痛黑天白夜的睡不着觉,我们也忍着困倦陪伴着她。看到她病得骨瘦如柴,我心里不禁酸酸的,为了减轻她病苦和疼痛,我经常给她按摩让她尽量少受罪,可以安然地走完她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尽到孝道的应尽义务。百善孝为先,首先得有孝心才能有爱心、才

7、能知道有感恩的心,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品质,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孝敬老人让他们安度好晚年生活,不带着遗憾离开,是一件即平凡又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好才行。身教重于言行,用我们的行动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继承尊老爱幼的好传统。用我们的行动为我们的和谐社区增添一份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富强更美好。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

8、冰求鲤”、“亲尝汤药”等 24 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

9、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10、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

11、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今称“敬老节”,寓意平安和谐。敬老节,我不禁想又起今年 8 月 13 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利用“二十四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更为亲民,也更具有时代意义。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就是孝敬父母。敬老,当自孝敬父母始。 “新二十四孝”超脱了传统的虚幻故事,更形象、更人性化。“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不但

12、是对子女提出的要求,更是透视老人对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精神的诉求和情感的需要。敬老节,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祝福。陪父母唠唠家常,叙叙亲情,逛逛公园,为他们梳梳头,敲敲背,捶捶腿。如果不能回到父母身边,也要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微博,表达孝心。当然,孝敬父母不仅在节日更在平时,关键是要用心、用情。孝顺贵在当下,贵在日常生活中。身为人子,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如今,社会上一些“不孝现象”与中国人亘古未变的“重孝情节”背道而驰。子女因赡养费与父母对簿公堂、对父母缺乏关心体谅的现象屡见不鲜。新“二十四孝”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推崇着“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能给我们一个提

13、醒和警示的作用,它的出台非常及时。敬老节重温新“二十四孝”,实在很有必要。新“二十四孝”是年轻人的“行孝指南”。我们要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觉悟,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进而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使“孝”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我们还要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推及到孝敬普天下的老人。敬老节,我们也要给孤寡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使重阳敬老的传统发扬光大。(赵怀德)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今

14、称“敬老节”,寓意平安和谐。敬老节,我不禁想又起今年 8 月 13 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利用“二十四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更为亲民,也更具有时代意义。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就是孝敬父母。敬老,当自孝敬父母始。 “新二十四孝”超脱了传统的虚幻故事,更形象、更人性化。“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不但是对子女提出的要求,更是透视老人对于社会、家庭及个人精神的诉求和情感的需要。敬老节,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祝福。陪父母唠唠

15、家常,叙叙亲情,逛逛公园,为他们梳梳头,敲敲背,捶捶腿。如果不能回到父母身边,也要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微博,表达孝心。当然,孝敬父母不仅在节日更在平时,关键是要用心、用情。孝顺贵在当下,贵在日常生活中。身为人子,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如今,社会上一些“不孝现象”与中国人亘古未变的“重孝情节”背道而驰。子女因赡养费与父母对簿公堂、对父母缺乏关心体谅的现象屡见不鲜。新“二十四孝”以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推崇着“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能给我们一个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它的出台非常及时。敬老节重温新“二十四孝”,实在很有必要。新“二十四孝”是年轻人的“行孝指南”。我们要通过孝行规范的传递,唤回人们的孝道觉悟,在积极倡导中,让行孝内化为子女的责任践履和情感守候,进而时时处处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孝成为一种公民意识、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使“孝”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我们还要把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推及到孝敬普天下的老人。敬老节,我们也要给孤寡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使重阳敬老的传统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