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2509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目标 2、3。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上讲 ,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来讲指消息;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 简

2、明扼要。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时代背景:1947 年 7 月到 9 月,- 。1948 年-三大战役-,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3、。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 1948 年 12 月 31 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 年 4 月 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 8 条 21 款,限蒋介石 20 日前表态。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 月21 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 。21 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

4、触即溃。23 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 导入新课: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读下面这首诗 ,读完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铺开了攻占南京的战场,展示了革命胜利的景象,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诗中流露出的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可以说,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同样作为文学家,他写的文章也是气

5、势不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则新闻。 1、检查预习: 锐不可当 ( ) 区域( ) 芜湖( ) 歼灭( ) 要塞( ) 溃退( ) 荻港( ) 锐不可当 业已 二、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教师组织讨论,认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 用几段话

6、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2、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

7、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结合词句举例说明) 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1、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 之长 “冲破敌阵” 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各用一个四字

8、短语概括各路军的作战情况。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20 日夜21 日夜队伍 中 l 路军地点 安庆芜湖渡过兵力 30 万战况 首战告捷略 21 日下午 5 时起22 日 22 时 西路军 九江芜湖 2/3 所向无敌详 21 日下午 5 时起22 日 22 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大部 战绩辉煌较详 3、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结构顺序决定于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

9、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4、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指出国民党违背 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突出了文章中心。 1、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 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2、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 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四、品味词语 这篇课文既然是一篇新闻,那用词就会相对的简洁明了,不能有太多的描写,可是文章用词的简洁明了并

10、没有影响文章的生动性,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新闻是怎们简明又不失生动的进行报道的:1、请看研讨与练习二 第一组:“越过”只写出了 “经过”,“突破”表现了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 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第二组:句(1)只是交代了时间。句(2)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灭,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勇。 2、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

11、敌军已无力抵抗,“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占领广大地区”,所指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控制江阴要塞”,指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语言具体详明,事实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向校刊投稿。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 ),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笔。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标题 导语 主体 人民解放军 兵力 中路军 首战告捷 略 百万大军 渡江概况 战线 西路军 所向无敌 详 横渡长江 战况 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特点 及时、 准确、 真六、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