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506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解析:选 CA 项“首次”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列强的入侵会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不利因素,但“

2、阻碍”一说并不是题干所强调的,B 项排除;由“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分析,并整体感知,C 项是对材料观点的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D 项说法错误。2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来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主要是因为()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B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C推动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中国近代化D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解析:选 C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客观进步性。A、D 两项对中国而言是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不符合;B

3、项错在“直接加强”的表述上。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生丝出口量增大,有利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3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 年)的 160 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 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 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解析:选 C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银价激涨。4 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

4、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C 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解析:选 B根据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促进了外交近代化。故选 B。5有学者认为, “太平天国英雄们对封建剥削深有切肤之痛,而对资本主义并无多少预见。空想和错误是历史客观条件使然” 。下列材料中,最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 “空想”性的是()A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B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

5、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C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到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上帝D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解析:选 D圣库制是一种劳动产品公有制,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D。6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时间 茶(万镑) 丝(包)战前年平均 5 000 5 0001845 年 8 019 13 2201851 年 9 919 23 0401853 年 10 122 62 896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解析:选 B本题考查图表信息

6、的解读能力。图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增幅较大,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 A、C、D 三项与史实不符,故选 B 项。7 1847 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解析:选 B结合材料中“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可知列强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8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

7、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这表明洋务运动()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 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 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解析:选 A从材料信息看,李鸿章认为他从事了一辈子的洋务运动,结果都是“纸糊的老虎” ,说明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选 A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9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 ”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 “不至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 。这表明()轮船招商局欲效仿西方的股份制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成立轮船招商局

8、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A BC D解析:选 B从材料“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不至变为洋商”可以看出,成立轮船招商局的原因在于效仿西方实行股份制,同时为了“尊国体而弭隐患” ,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10 19 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购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解析:选 C从材料的时间

9、可以排除 A;B、D 两项材料未体现。材料主要说明了近代国人开始大量的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故选 C。11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下列说法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魏源 海国图志书影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 “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解析:选 C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制度,C 项错误,符合题意。12严复认为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的主张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关于这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下列

10、说法正确的是()A要求大力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B其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D提倡在中国实行文学革命解析:选 B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作用的理解。材料信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可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5 分,共 40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数据统计,到 1879 年,全国鸦片的自给率竟达到 80.12%。到 1881 年,不仅波斯鸦片进口全部停止,而且据当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提交给本国的贸易报告所说

11、, “在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和贵州等省,印度鸦片几乎都被赶出了市场,现在简直不再运往这些地方,那里的消费全部由中国产的鸦片供应了” 。中国鸦片的发展速度惊人,仅过一年即1882 年,本土鸦片已经不仅完全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出口了。 “外国鸦片不仅在华西和西南地区,而且在沿海地区也正在逐渐让位于中国鸦片。就像华西的鸦片正在大批流入缅甸一样,东面的台湾和其它岛屿现在也从大陆获得其部分鸦片供货” 。卜正民、若林正编著鸦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18391952 年材料二1877 年,驻英公使郭嵩焘连上两道奏折,请求朝廷主持禁烟,两广总督刘坤一在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

12、夷。 ”“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封私人信函中如此评价郭嵩焘的建议:“郭筠仙侍郎禁烟之议,万不能行。即以广东而论,海关司局每年所收洋药税厘约百万有奇,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地方一切需要,从何设法弥缝?顾据实直陈,必触忌讳,不如暂缓置议,想朝廷不再垂询。 ”刘坤一集材料三“河南汝州、陕州一带,为汴中产土之地,去夏因委员禁拔烟苗,大滋乡民之怒,当时委员敷衍了事,仅将道旁各处烟苗拔去销差,不意今年该处所种较去年又多数倍,地方官虽出示禁止,而该乡民以性命相拼,致死不拔,上月杪,省台委人前往禁止烟馆,拔去烟苗,委员甫到该处,即为乡民所知,聚众违抗。

13、 ”“山西文水县武树福、弓九湖二人,以要求种烟为名,广布传单,敛钱聚众,甚至订立合同稿据,入约者达二十一社之多。 ”东方杂志 ,1910 年 4 月,第 5 期“罂粟种植者立即投向叛民,当革命运动正在展开时,重新种植罂粟。 ”高第论辛亥革命的意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11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坤一为什么认为郭嵩焘的禁烟之策“朝廷”会“不再垂询”?(8 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禁烟会产生什么样的益处?为什么种植鸦片地区的人民反对禁烟?清政府的禁烟与其灭亡之间有什么关系?(6 分)解析:第(1)问材料反映中国“本

14、土鸦片已经不仅完全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出口了” 。“原因”从政府的政策、经济价值、吸食的人群等回答。 “危害”从国家财政负担、军队战斗力、人们的健康、政治和社会风气等角度思考。第(2)问中“原因”从“每年所收洋药税厘约百万有奇,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地方一切需要,从何设法弥缝”看出:鸦片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鸦片财政关乎清朝的国库收入和地方的一切开支;如果禁烟就没有理由再收厘金(税源锐减)等。第(3)问“禁烟产生的益处”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回答;“反对的原因”从农民经济负担的角度思考;“关系”从清政府的禁烟更加把人民推向其对立面、加速其灭亡的角度作答。答案:

15、(1)原因:清朝的大力扶植;1840 年之前就已经形成生产规模;鸦片的经济价值刺激人们的生产愿望;吸食人口众多。危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遭受重大破坏和损失;导致政治统治黑暗和军队战斗力下降。(2)鸦片的种植得到了清朝中央和地方大员的支持;鸦片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鸦片财政关乎清朝的国库收入和地方的一切开支;如果禁烟就没有理由再收厘金(税源锐减)。(3)益处: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稳定统治。反对理由:人们无法负担这种经济损失。关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14(2013合肥质检)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 4 世纪,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 5 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材料二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