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十二生肖歌说课稿 西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4963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 十二生肖歌说课稿 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十二生肖歌说课稿 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十二生肖歌说课稿 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 十二生肖歌说课稿 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 十二生肖歌说课稿 西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生肖歌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十二生肖歌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首歌曲。2、说教材简析它是一首轻快活泼,富有诙谐情趣,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儿童歌曲。是一段体,二四拍的。歌词简明,曲调欢快,歌曲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逐一表现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3、说教学目标:(1)聆听音乐,参与游戏活动,初步了解十二生肖的相关民俗,感知和体验各种生肖动物的特征,并能根据音乐用动作、语言加以表现。(2)用自然的声音,诙谐的情趣演唱十二生肖歌 。4、说教学重难点:(1)聆听音乐,感受十二生肖动物的形象特征,并能用动作、叫声模仿表现其中的部分动物。(2)记住歌词,用活泼有趣的声调来演唱歌曲,并

2、能设计简单的表演方式。(3)注意歌曲中八分休止符要音断气连。5、说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钢琴、各种动物的图片等。二、说教学设计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和二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体验和感受音乐情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想象,在想象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三、说教法学法:二年级小朋友天真、好动、好奇心强,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快乐学习法等,要求学生对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通过聆听叫声、看老师表演、猜图片、猜谜语、张贴图画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情感,在趣味中学习

3、,在游戏中训练,玩中学,学中乐。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老师要请同学们猜个谜。说它多,真是多,全国每人有一个。说它少,真是少,全国只有十二个。请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啊?(十二生肖)今天十二生肖的动物们要在一起举行一场联欢会。听,哪些动物来了?我用多媒体依次播放“鸡、马、羊、虎、牛、猪、 ”的叫声,让学生听后分别说说是哪种动物,并张贴其图画,我相机引导对部分动物按节奏仿叫。我表演展示动物形象。 (猴)蒙图猜,谁还来了。(蛇、龙、兔)猜谜语,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来了。我用多媒体出示两谜语让学生分别猜是鼠和狗,再让学生有节奏地学一学它们的叫声。这样设计,是由于二年级小朋友天真、好动,对一切

4、陌生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十二生肖的相关民俗知道不多,但对这些动物的形态和声音已有了浅显的了解。课始,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故事导入,通过聆听叫声、看我表演、猜图片、猜谜语、张贴图画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重点节奏。2、学习新歌。(1)静听歌曲,初步感知。师:十二生肖动物朋友都到齐了,联欢会开始了,它们欢乐地唱起了同一首歌。(多媒体播放歌曲十二生肖歌)(2)范唱歌曲,感受情绪。 (我边弹边唱)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感受)(3)学习歌词,理解内容。我要求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我领生读

5、;生领生读;生跟音乐齐读。(4)学唱歌词歌谱,表现歌曲。我教唱;生齐唱;带上感受齐唱;分组唱,指名唱,评议。提醒学生要表现歌曲轻松快乐的特点。从感知歌曲到感受情绪,再到理解内容,到最后的齐唱、分组唱、指名唱等多种形式的歌曲表现,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歌曲的认知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3、创编律动表演。师:同学们唱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边演唱边表演这些小动物啊?下面先听老师演唱,看老师怎样表演的。 (我表演)看老师表演完了,你们能设计更新颖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吗?我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再指名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演,我和同学一起评议。这样设计, 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五、说教学小结:(1)师:学完了这首歌,小朋友们能不能给十二生肖的动物排排队啊?(指名让学生上黑板把张贴的十二生肖动物图按顺序排列)(2)师:联欢会到这就结束了,十二生肖的动物要和小朋友们说再见了。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再见!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歌的教学,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