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494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方案 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 新人教版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 二)(考查范围:第二章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52 分)读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 12 题。图 D2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2当北半球的甲气压带被切断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西高原和中南半岛都进入多雨季节B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梅雨天气C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D塔里木河出现汛期,恒河出现枯水期下图为沿 60W 和 120E 经线圈部分

2、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O 为极点,A、B 均位于赤道上。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回答 34 题。图 D223与气候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AB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的变化,体现了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和都是雨林气候, 和都是草原气候C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D处常年盛行上升气流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 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 锋消。下 图中 T1、T2、T3为等温线, t1、t2、t3为气流辐合、辐 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读下图,回答 56 题。图 D2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温梯度为 t

3、1t 2 t3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6我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主要锋生地带的是()A西北地区 B四川盆地C东北内蒙古一带 D青藏地区2011 年初,我国北方大部分小麦主产区经历着百年不遇的干旱。而在 2009 年 11 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 东、北京等省份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大到暴雪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暴雪。左图为此次冷空气活动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模式,右 图为形成雪灾的天气系 统。 读图回答78 题

4、。图 D247此次冷锋过境前气温略有上升,是因为()A锋前吹偏南风B冷空气下沉增温C. 受暖锋影响D暖气团势力超过冷气团8此次冷锋过境后天气变化是()A气压持续上升 B气温持续下降C风向转为东南、风力加大 D. 转晴图 D25 为杭州 2011 年 9 月 5 日至 12 月 5 日的日最高气温变化图,图 D26 为杭州2011 年 10 月 2930 日部分时段气温变化图(地方时) 。读图,完成 911 题。图 D25图 D269对图 D25 曲线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气温总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图中 M、N 两日气温差异的原因是太阳高度的不同气温呈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系统的影

5、响气温呈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变化造成的ABC D1010 月 29 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A20.1 B大于 20.1C小于 20.1 D18.911从图 D26 中信息可以判断 ()A30 日 14 时前后为多云天气B该日杭州的昼长约为 9 小时C杭州正处于冷空气过境D冷空气到达杭州约在 29 日 16 时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 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下图为近 30 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 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 回答 1213 题。图 D2712近 30 年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A.

6、 总体呈萎缩态势B. 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C. 海拔 5 200 m 附近冰湖最多D. 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13近 30 年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如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A. 气温下降 B. 冰川退缩C. 过度引水灌溉 D. 降水减少二、综合题(共 48 分)14(22 分) 读某年 4 月 5 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和某年 9 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某 年 4月 5日 海 平 面气 压 (单 位 :hPa)分 布 某 年 9月 份 海 平 面 气 压(单 位 :hPa)分 布图 D28(1)某年 4 月 5 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 A 是_天气系统,概述该天气系统到达北京

7、时的天气状况。(6 分)(2)在某年 9 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画出 875、900、925 、950 hPa 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简述该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情况。(8 分)(3)某年 4 月 5 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的 A 和某年 9 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8 分)某年 4 月 5 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的 A某年 9 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的天气系统自然灾害名称对农业的影响15.(26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 年 1 月 31 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

8、 2 m ,有的地区超 过 5 m,甚至导致雪灾。材料二图 D29 为日本暴雪分布 图。图 D29(1)说明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6 分)(2)判断此时节日本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受其影响日本的气候特点。(6 分)(3)说明导致 2012 年 1 月 31 日日本全国各地普降大雪的天气系统类型,并分析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日本的天气变化趋势。(6 分)(4)说明本次暴雪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降雪多的原因。(8 分)45 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 二)1A2.B解析 第 1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乙气流温暖,丙气流寒冷,据此判断甲、丁分别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由此可以判断出甲、丁气压带性质和乙

9、、丙气流的风向与性质。第 2 题,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梅雨天气,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恒河出现汛期。该季节为南半球冬季,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为旱季,降水少。3B4.B 解析 第 3 题,结合图示气候分布特点知,O 点为南极点,OA 和 OB 分别为沿 120E 和 60W 经线的气候类型分布图。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第 4 题,和分别处于东南亚和亚马孙平原,都是雨林气候。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北侧,位于巴西高原,均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10、规律;位于南美洲,南美大陆东侧海域有暖流,西侧海域有寒流;位于南极大陆,常年盛行下沉气流。5D解析 气流在辐合过程中,冷暖气团接近,水平温度梯度增大,利于锋生。反之,水平气流辐散使冷暖气团远离,水平温度梯度减小,利于锋消。图中气温梯度t1t 2t 3,沿实线方向为气流辐合过程,表示锋生现象。6C解析 我国东北内蒙古一带位于冷高压的东南侧,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7A8.D 解析 第 7 题,根据图示,该地区在冷锋过境前吹偏南风,风从温暖的南方吹来,导致温度略有回升。第 8 题,冷锋过境后,该地的天气转晴,气温先下降,后逐渐回升,气压先上升后下降。此时的风向转为西北风。9C10.B

11、11.C 解析 第 9 题,2011 年 9 月 5 日至 12 月 5 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杭州的太阳高度逐渐变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少,同时气温还受天气系统的影响。第 10 题,图示中 10 月 29 日最高气温在 16 时,为 20.1,而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于午后 2 时左右,因此该日最高气温高于 20.1。第 11 题,由图示知,杭州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正处于冷空气的影响之下。12C13.B 解析 第 12 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近 30 年湖面积呈净增趋势,但不同海拔表现不同,海拔 5 200 m 附近冰湖最多。第 13 题,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

12、是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补给湖泊水量增加所致。14(1)冷锋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2)画图略。低气压或气旋。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集,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3)如下表所示:某年 4 月 5 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的 A某年 9 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的天气系统自然灾害名称 寒潮(或沙尘暴) 台风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减轻虫害等不利:冻害等(沙尘暴引起土壤侵蚀、农业减产等)有利:缓解旱情等不利:淹没农田等15.(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西北风。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3)冷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日本中北部日本海沿岸。沿岸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