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新儒学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2489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仲舒的新儒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董仲舒的新儒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董仲舒的新儒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董仲舒的新儒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董仲舒的新儒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董仲舒的新儒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仲舒的新儒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2)巧记方法内容 本质 作用 特点一 统 二独 权神授,三纲五常为美德文化专制 主流、正 统 外儒内法(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1.

2、 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表现:与民休养生息措施: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原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2. 董仲舒的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

3、君主专制;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3)思想主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5)评价和认识主张 评价 认识大一统,罢黜百家,大一统虽 然充 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 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 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

4、,对儒家独尊儒术 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但要求统治者 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三纲五常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但是 “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 “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思想加以 创 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新儒学思想要辩证对待,认识其 积极性和消极性,弃其糟粕,批判继承3. 汉武帝尊儒的原因、措施和影响(1)原因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

5、权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2)措施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3)影响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4.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4.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

6、,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四、易混易错点辨析例一: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答案:D辨析:抓住题干:由“百家”到“独尊”的本质是一种专制。故答案为 D。例二: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 )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B. 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辨析:本体主要考查对“天人感应”学说历史作用的理解。“天人感应

7、”一方面强化了皇权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又借神对皇权有了一定的约束。故答案为 D。例三: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人定胜天 D.实行“仁政”答案:A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清楚儒家学说在汉代是怎样发展的,其代表人物是谁,有哪些主张。汉 “独尊”既是主张,更是赋予“新”之后的结果。“仁政 ”思想是继承先秦儒家思想,“人定胜天”是荀子的观点。故答案为A。例四: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A.“大一统”思想 B.“省徭役,宽民力”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辨析:董仲舒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其伦理观上,强化封建等级,强调封

8、建伦理纲常。故答案为 C。五、体验高考例一:(2005 年天津高考)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答案:D辨析:本题考查对“独尊儒术”政治含义的理解。董仲舒主张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罢黜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实现“ 大一统”。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在客观上对维护西汉的统一、打击分裂势力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例二:(2007 年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

9、、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于权术答案:C辨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含义。A 项表述属于宋明理学。B、D 两项不符合史实。例三:(2008 年潮州模拟)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 )A完全抛弃先秦儒学 B只吸取了法家思想内容C宣扬“君权神授” D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答案:D辨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 A 项错误;B 项叙述不完整;C 项是新儒学的内容而非特点。六、演练广场一、选择题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10、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2.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 )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 B.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3.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 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D. 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4.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董仲舒是有汉一

11、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6.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7.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

12、,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8.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由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一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9.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 统治集团的斗争 C. 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他学说的衰落10.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学术发展、文化昌盛的时代。但是这种局面到了汉

13、代发生了变化。请回答:(1)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发展、文化昌盛”所呈现的历史现象,并从经济、政治和阶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在调整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儒学人才辈出,但是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概括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1.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 项不正确,汉武帝接受儒家思想,但是并没有彻底抛弃法家思想,如法家主张的以严刑峻法统治百姓等思想,都被他纳入统治思想并实行。 C 项不符合史实,D 项不是主要目的,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用思想

14、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D.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抓住“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D。3.C 一定思想取决于一定社会存在。而董仲舒改造儒学的本质意图是适应现实需要,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故答案为 C。4.B.西汉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逐步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5.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从“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可以排除 A、B 两项,“ 大一统”学说和民族性格没有多少关系。故答案为

15、D。6.B.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权,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因而汉武帝赦免了他。7.A.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同时,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若想进入最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只能去长安的太学。8.D.材料的核心意思是教化百姓完成善性是上天立王的本意,这充分体现了董仲舒民性本善、君权神授的观点。9.A.汉代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发挥,糅合道家、法家等诸子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大一统”的主张。儒学内部的改造和发展,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成为官方思想。10.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考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结合第 1 课的学习内容应该不难作答。第(2)考查孔子、孟子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