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2481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春》教学设计修改最终定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二、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三、教学方法1、“读-讲-读-赏-读”。读 1:让学生熟悉课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

2、清文章的结构;读 2: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读 3: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2、课堂讨论-评述、质疑。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四、媒体设计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五、教学时数:二课时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

3、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2、作者及作品提出问题在小学同学们就学过朱自清的匆匆,对朱自清先生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所认识的朱自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 年他毕业于北京大

4、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 年 7 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 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 月在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 26 种,约200 多万字。其散文以语言凝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十多年,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那里是他的首发驿站,他曾在一首小诗里写道“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是山乡水乡!。所

5、以多年后,当他孤独地处身于春寒料峭的北平时,他想到了故乡的春天。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水涨(zhng) 捉迷藏(cng) 酝酿(ynning) 应和(h) 笼(lng)着一层薄(b)烟黄晕(yn) 蓑(su)衣 巢(cho)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

6、分更鲜明,更突出。4慧眼看春天春景在我眼前提出问题 江南是作者刻骨铭心时常思念的故乡,江南之春更是让他魂牵梦绕,那么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作者阿灾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播放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概况描绘画面1.春草图浸染着生命之色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出生的小草让人感受到春意的萌动,于是人们忍不住要遭草地“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了绿色,已不是单纯的自然色彩,而是浸染了生命的色彩。2.春花图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这里处处彰显着生命的活力,果花鲜艳、热烈;野花繁茂、亮丽

7、。一个美得热烈,一个美得惬意。特别是蜂蝶的加入,更是平添了几分喜气,给人无限的生机和美感。3.春风图一卷彰显着生命气息的画轴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几个角度写风,把无形的春风写成一幅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情有感的画面。在柔和而又芬芳的春风中,树上枝叶扶疏,繁花似锦,花香鸟语,树下轻风流水,叮叮咚咚,再加上牧童的短笛,真是到处都涌动着生命的活力。4.春雨图纸浸润着诗情画意的描摹江南春雨绵绵不绝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富有诗意。在春雨的滋润下、洗涤下,花草变得鲜亮、夺目;人们都变得安静、平和,连他们的房屋都变得静默、这淡雅的画面确实情味十足。5.迎春图 一条

8、欢腾着生命气息的画廊从孩子到大人,从城市到农村,人们都欢天喜地地迎接春天,都洋溢着对新春的向往,都欢腾着对生命的歌颂。小结带着这份欣喜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5慧心赏春天 精彩在我身边提出问题朱自清先生用他质朴秀丽的文笔和非凡卓绝的才情为我们描绘了五幅美妙的图画,把江南春天的美景一一定格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呢?结合文章中描绘春景的语句,从景物特点、修辞手法、描写顺序、作者感情等方面谈谈你的发现与感受。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精度课文,并在最能打动你地方做出勾画和评点(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字词、近义词比较、写作技巧,学生还可自行想象)

9、,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展示成果。示例春草图 鲜嫩、勃发(学生自己概括)“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小草嫩绿、富有生机的特点,特别是“钻”字写出了小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勃发的力量。“偷偷地”将小草人格化了,赋予了小草人的情态。它们仿佛是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你急切找寻的时候它躲藏着,在人们稍一松懈的不经意间,竟不知它们什么时候就活泼泼地出现在了你的面前,既写出了春草报春的可爱。又透露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同时这样写也是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如果换成“悄悄地”“暗暗地”就只表达了不知不觉的意思,缺少了一份情趣。从句式上来说,这

10、是一个倒装句“嫩嫩的,绿绿的”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但是却把它们单独拿出来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表示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提出问题那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穿插了这些小孩子的画面,你读了有什么感受呢?(提示二者具有什么特点)展示作者将将小孩子的画面和小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花图(也能到分析)提出问题春花图有什么特点?哪些精彩的描述吸引了你?参考花儿多、花色艳、花味甜。 因为花味儿甜招来了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煽动翅膀的声音,同时也烘托出了花香之

11、浓花蜜之多,又照应了“花里带着甜味儿”,而且还使画面有了一种热烈的动感,进一步变现了果树开花的繁盛景象。提出问题你能抓住“闹字”,发挥你的想象把那种蜂蝶在花丛中忙碌的、热闹的情形生动地描绘出来吗?示例:有的陶醉在香甜的花蕊上,忙碌地采集着香喷喷的花粉;有的煽动着有力的翅膀,在空中“嗡嗡地”唱着歌曲,有的小蜜蜂飞到花的海洋,摆动着,挑起了八字舞。还有的竟双双跳起了华尔兹,真是快乐极了!另外这幅图还有比较精彩的地方,在写野花时运用了比喻吧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写出了野花多而繁茂、颜色亮丽的特点。多但不像桃花、杏花、梨花一样拥挤,而是零零星星的,让人感到一种悠闲和自在,这是和果花不一样的美。更妙的是。

12、在这里作者没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全班朗读此段小结这简直就是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千朵万朵压竞相开放的景象。虽然外面这儿的花在春天也会如时次第开放,但却总是各开各的,而在江南,它们都是赶着趟儿开,非常拥挤,异常热烈。同学们不光眼睛明锐,而且心思细腻,让大家都进一步感受到了春花的魅力。春风图提出问题 作者笔下的风具有什么特点?你看出了作者是怎么在写风的?参考 和煦温暖芳香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

13、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春雨图提出问题这段描绘了一幅江南春雨图,这幅图着力表现了春雨什么特征?参考这段着力描写了雨中静谧的乡村景色。表现了雨给乡村带来的安静、祥和的气氛。体现出了春雨温柔可柔的特征,变现了春雨与人们的田园生活或相融。引导这里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什么?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乡下去,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 农夫,披着蓑,戴着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雨的喜爱,从侧面写出对春天的喜爱。 提

14、问朱德熙在漫谈朱自清散文中曾经这样说:他的文章严谨不苟,风格平易而自然,不像大红大绿那么显眼,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体会。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同学们用你们一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细腻的心去探寻,你还能发现美的景致。下面就请自己赏析迎春图(学生各抒己见,尊重体验个体差异,注重过程与方法)参考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总结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过细致的观察,以含情的画笔,用心灵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它们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下面就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动情地诵

15、读。6、感受春之意【提出问题】江南的春天如诗如画,令人陶醉,那么作者在描绘它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自主体会)参考盼春:感情明朗、欢快、昂奋、抒发了终于盼到春天降临,那种按捺不住的欢欣鼓舞的心情。绘春:展现的是一幅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位的春天。作者流露出无尽的舒畅快意。赞春: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比喻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新、美、丽。形象地点名了春天的发展过程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最后全班朗读赞春部分7、慧心悟春天参考朱自清属于他那个时代,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他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苦闷中埋头研究古典文学。“九一八事变”,他的思想

16、开始转变。春写作于作者赴英留学归来之后的 1933 年,作者经过了一场“精神危机”,几年留学使他改变了心境、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早春野景就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春天来了,希望还会远吗?教师总结喧闹的春花是繁华的美,嫩绿的春草是灵动的美,馨香的春风是温和的美,细密的春雨是诗情画意的美,歌唱的鸟儿是喧闹的美,宁静的水乡村庄是淡雅的美,静止的是凝固的美,活动的是流动的美。在朱自清的春处处都蕴含着美,甚至是那吹笛子的牧童,抑或是那披着蓑笠的农民,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一定不会错过每一处景致,只要你有一颗感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