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416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联考试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一中、南昌十中 2014 届高三两校上学期联考化 学 试 题考试用时:100 分钟 试卷总分:100 分I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CO 2、CH 4等均为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和金属矿石的冶炼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是 SiO2C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D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能用同

2、一原理解释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 Bi 元素的质量数是 209B.H O 与 H O 互为同素异形体 162 182C. Xn 含有的电子数为 a n baD.原子序数为 29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B 族 4.关于 Na2CO3和 NaHCO3比较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HCO 3固体受热容易分解,而 Na2CO3固体受热不容易分解B等质量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比后者多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和 NaHCO3溶液分别滴加 2 滴酚酞试液,前者颜色比后者深DNa 2CO3溶液和 Na

3、HCO3溶液分别与 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5. 红热的木炭与浓 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经如下处理:气体产物 气体 x mL 气体 浓 H2SO4干 燥 足 量 饱 和 NaHCO3溶 液 浓 H2SO4干 燥 y mL(在无氧环境下操作)假设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则x 和 y 的关系是()。A x y B y x C x y D y x45 45 146.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e,f 为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单质 a 呈气态 B单质 c 具有强氧

4、化性C稳定性:de Df 受热易分解为 d 和 e12.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 3、NO 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两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为()A BAB若 R2 和 M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碱性:ROHMOHC若 X2、Y 2都是气态单质,且酸性 HXHY,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XYD若 M、N 是同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MN,则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MN15.X、Y、Z、W、M 均为短周期元素,X、Y 同主族,X 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Z、W、M 是第 3 周期连续的三种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元素,且

5、原子半径 ZW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Z 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X、M 两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XMCX 和 W 的氧化物均可作耐高温材料,M 的氧化物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DX、W 组成的化合物水解生成一种可净水的化合物16.短周期元素 R、T、Q、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RD含 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II 卷17.(10 分)正确书写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Cl 2和石灰乳的反应: (2)把 H2SO4、

6、Na 2SO3、Na 2S 三种溶液混合: (3)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气体: (4)工业制粗硅的化学方程式:(5)将盐酸滴入 Fe(NO3)2溶液中: 18. 化学实验(11 分)1.(1)一次性饭盒中石蜡(高级烷烃)和 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剪碎、称重浸泡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_。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 d正己烷(2)在溶出量测定实验中,为了获得石蜡和碳酸钙的最大溶出量,应先溶出_,目的是:_。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下图。 (1)装置中发生离子反应方程式:_,

7、(2)用含 HCl 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反应;用 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_ (填写 、= )(3)上述装置不合理的是:_(填写装置序号)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 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9.(7 分)下列框图涉及到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 118 号元素。已知:A、F 为无色气体单质,B 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为黑色氧化物,E 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 F 的组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

8、2)E 与 G 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B 和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J、K 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 为白色沉淀。写出 SO2还原 J 生成 K 的离子方程式_。20.(9 分)某亚硝酸钠生产厂采用硝酸为原料,其生产原理是NONO 22NaOH=2NaNO 2H 2O。工艺流程如下(1)分解塔中填有大量的瓷环,其目的是:_。(2)按一定计量比在反应塔中通 SO2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 NO 与 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 11,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试从产物产率的角度分析该反应中硝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的原因是_,若硝酸过浓度,吸收塔中可能发生的副反

9、应化学方程式为_。(3)通入一定量的 N2的目的是: _。(4)吸收塔中尾气如何再利用:_。21(7 分)现有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用途或原子结构信息如下表:元素 元素的性质、用途或原子结构信息Q 原子核外有 6 个电子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 X 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常用作肥料,呈弱碱性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阴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Z 单质为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Q 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2)R 单质与 X 单质在雷电条件下反应产物为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3)写出 R 与 Z 组成仅含离子键的化合物的化

10、学式:_。(4)工业上用电解 Y 与 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取 Y 单质,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在 1.01105Pa、298 K 时,1.4 g QR 气体在 1.6 g R2气体中完全燃烧,生成 QR2气体时放出 14.15 kJ 热量,写出 QR 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_。22.(8 分)X、Y、Z、Q、R 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 0;Q 与 X 同主族;Z、R 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 (2)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B、C、

11、D 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C 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 是淡黄色固体。写出 C 的结构式:;D 的电子式: 。 如果 A、B 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 为两性不溶物,则 A 的化学式为;由 A 转化为 B的离子方程式为。 如果 A 由三种元素组成,B 由四种元素组成,A、B 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1.C;2.C;3.D;4.D;5.C;6.D;7.C;8.A;9.D;10.B;11.C;12.C;13.D;14.A;15.D;16.D17.(10 分)(1)2Cl 22Ca(OH) 2=2Ca2 2Cl 2ClO 2H 2O. 2 分(

12、2)2S 2 SO 6H =3S3H 2O. 2 分23(3)Ca 2 3ClO SO 2H 2O=CaSO4Cl 2HClO. 2 分(4)SiO 22C Si2CO. 2 分= = = = =高 温 (5)3Fe 2+4H+NO3-=3Fe3+NO+2H2O. 2 分18. 化学实验(11 分)1. (1)bd. 1 分(2)石蜡. 1 分先用正己烷溶解石蜡,才能使其中的 CaCO3与醋酸充分接触发生反应,使二者达到最大溶出量。. 1 分2.(1)MnO2+4H+2Cl-=Mn2+Cl2+2H2O. 2 分(2) AlCOH . 2 分(2) . 1 分NaAlO 2. 1 分 AlO2-+2H2O+CO2 Al(OH)3+HCO 3-. 2分CO 32-+H2O HCO3-+OH-.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