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273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三历史(第04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1(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决胜 2014 高考之全国名校试题重组测试历史测试卷 1(第 4 期)一、选择题(12 小题) 。1 (2014 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姓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下属。“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战国时期,豪强各自为政,姓、氏、字的赏赐成为了诸侯内部事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2 (2014 年广东茂名市高三一模)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

2、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3 (四川省泸州市 2014 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揭示了人口猛增与资源分配矛盾4 (山东省淄博市 2014 届高三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 。下列不能体现

3、这一观点的是A “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B “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C “民间典卖田宅、马牛、舟车等如之,全用会子者听”D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5、 (南京市、盐城市 2014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南宋绍熙四年(1193 年) ,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A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6 (泉州市 20

4、14 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历史试题)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 (浙江省嘉兴市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据学者统计,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 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

5、要是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C资本主义城市经济不够发达 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答案】A【解析】8.(北京市海淀区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A B C D9 (2014 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其实,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下面属于其局限性的

6、是A是上层公民的民主 B削弱公民的政治责任感C是贵族腐败的根源 D造成行政效率低下10.(广东省汕头市 2014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文综试题)2013 年 10 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11.(广东省清远市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以下对应正确的是A1688 年光荣革命:没有代表,

7、不纳税 B1776 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C1789 年法国大革命:限制王权,议会制上 D1917 年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12.(2014 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a、b 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冶炼业 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 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 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 机器制造机器二、非选择题(2 小题) 。13 (2014 年广东珠海市第一学期高三学业质量监测) (2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晚明时,中国政治上已明显比西方落后。 (清朝)康乾历称“盛世” ,但生产力

8、并无根本性进步,乾隆晚期,国运已现衰象。几百年欧洲每个世纪都有创造。中西发展趋势上差异,已十分昭然。陈乐民欧洲与中国【材料二】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并且领先于世界,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策和增长上经历了以 1978 年为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1978 年后效率提高和生产率显著改善。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材料四】杉原薰(日本)提出了如下观点:1945 年,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

9、世界诞生成长起来。其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未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除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外,包括中国沿海地区正在紧随其后。新浪财经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以谁为中心(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对中西社会从 17 世纪至 19 世纪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不同发展趋势加以比较。 (12 分)(2)结合材料三,说明“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的政策因素。 (4 分)(3)材料四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中,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 分)【答案】 (1)中国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2 分) ,而

10、西方政治上逐渐确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2 分) ;中国在经济上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资本主义【解析】确立与发展的作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4 (北京市西城区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20 分)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1)结合所学,分析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 (4 分)“广州英语”出现在 1715 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 世纪 30 年代刻印的红毛通

11、用番话收集词汇约 380 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 “人物俗语门” “言语通用门” “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 、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 ”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2)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解读。 (8 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 10

12、名学生,后扩大到 100 多名。1904 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 ;大学堂“必深通洋文” ,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 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1933 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 “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1954 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3 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 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7

13、8 年, 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 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1999 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 “英语热”向社会蔓延。(3)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 (8 分)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示例: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 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答案】(1)英国移民在北美洲的殖民;(2 分)美国成立后往西扩张领土。 (2 分)(2)第一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齐全。 (7-8 分)第二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只有三项。 (5-6 分)第三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只有二项。 (3-4 分)第四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只有一项。 (1-2 分)示例:【解析】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