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2127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古典诗词这种特殊文化载体的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仅满足于學生会背、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较浅的层次。那么如何利用好古典诗词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情不自禁走向传统、走进经典,如何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笔者对此作了如下探究:一、注重背景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不愿意读诗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其缺乏兴趣。一提到诗词就有畏难心理。要想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学习

2、兴趣,从诗词的背景入手是可行的。为调动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在导入之初可结合诗词背景讲述一些关于诗文及作者的历史,其中,也可讲述一些具有考察价值的野史。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欣赏苏武牧羊一诗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虞常事件”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此时,也会有学生想问有关苏武的生平经历,大家的积极性上来后,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想法,这也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在学习自题小像时,可介绍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因为小学生对清末明初的社会背景有一点了解,有一些学生则会跟我产生共鸣。当大家感联盟受到学有所用时,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上来了。 二、从识记入手进行诗词朗诵 朗诵是学习

3、诗词的重要一环,古人有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达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在诗词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学生对诗的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朗读指导,强调背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掌握朗读的方法与技巧。首先,要确定诗词的感情基调,然后再指导学生处理重音与节奏。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因此在朗读时,起句与七、八句节奏一定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 读重音。这种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的感情自然流露,而且也能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更便于他们熟记背诵。又如,在学习长征这首诗时,为突出长征的气势

4、磅礴,教师可播放电视剧版长征的主题曲让学生欣赏,通过主题曲中气势磅礴的歌词唱法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进行诗文理解,在氛围的感染下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始诗文的朗诵。 三、改变诗歌在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创新教学 诗歌在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具有一定的模式化,尤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一般是以古诗两首为标题,形式比较单调。孩子们一看就知道又该背诗歌了,他们认为,只要教材中出现诗歌,就是让他们背诵的,这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惯性。而在苏教版中,有一篇课文英英学古诗 ,这本是一篇小故事,但是在听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古诗。这种“文包诗” 的形式,用一个故事再现古诗的意境,或者介绍古诗的由来。这样的形式

5、,增加诗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从而完成诗歌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对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借鉴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四、对古诗词进行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诗歌编选的大部分,古诗词与当今社会相脱离,同时,古诗词运用的是文言文,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感觉很困难。古典诗歌美则美矣,但对于以白话为交流媒介的现代儿童而言,在儿童阶段确实只能作为背诵的材料。白话诗则不同,白话诗对于现代儿童而言更贴切,更容易引起儿童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妨现将古诗词变换成朗朗上口的现代诗歌,配以优美的手势和恰如其分的表情,或者是配以贴切的音乐,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古诗词就轻松多了。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他们在失意时隐居山林,寄情山水,追求平淡闲适的生活,在得意时,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种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站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用中国博大的古典文化作支撑,通过对古诗的融合和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的建构中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从而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情怀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