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增值增分特训19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014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增值增分特训1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政治 增值增分特训1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政治 增值增分特训1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政治 增值增分特训1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增值增分特训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增值增分特训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高考政治增值增分特训 19根据下图,甲乙两方案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以个人为单位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案对比甲方案有利于 B 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乙方案有利于 A 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甲方案有利于 B 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乙方案有利于 A 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A BC D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2.经济衰退期 经济过热期选项 可能的表现 可采取的措施 可能的表现 可采取的措施A 税收减少 增加税收 失业减少 降低利率B 企业投资减少 降低利率 税收增加 减少税收C 物价上涨 提高

2、利率 企业投资增加 增加税收D 失业增加 减少税收 物价上涨 提高利率2011 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3.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不受企业盈亏影响可以避免重复征税税源广且便于征收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A BC D(2012高考广东卷)对下图解析正确的是()4.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C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D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2012高考浙江卷)2011 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 2000

3、 元提高到 3500 元后,又大5.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 5000 元提高到20000 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012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6.措施是()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A BC D(2012高考天津卷)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

4、的柱形图。7.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2012高考安徽卷)2011 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 2.3 亿,未来 20 年还将有 3 亿农村人口8.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

5、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 年我国职工工资9.总额为 568.9 亿元,2009 年达到 40288.2 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 1978 年的 615 元增加到2009 年的 32736 元。材料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 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 GDP 的 25%,世界平均为 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 21%,世界平均为 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 1、图

6、 2 所示。图 1图 2摘编自 2011 年 3 月 7 日经济观察报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解析】选 B。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知识。根据图,甲方案既有利于 B 家庭,又有1.利于财政收入,故正确,甲方案不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故错误,乙方案有利于 A 家庭,但不利于增加税收收入,故错误,乙方案不但有利于 A 家庭,而且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故正确。故选 B。【解析】选 D。本题考查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2.经济衰退期是社会总需求不足导致的,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失业增加,所以这一时期可采

7、取的措施是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降低利率来刺激总需求。经济过热期是社会总供给不足导致的。突出表现是物价上涨。所以这一时期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利率来抑制总需求。故选 D。【解析】选 C。本题考查增值税的作用相关知识。以“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社会热点为背3.景,考查增值税的作用,只要对这一知识熟练掌握,不难直接选出。【解析】选 C。本题考查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由图表提供的信息,4.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可知: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排除 A、D 项;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长不符合图表信息,排除 B 项;财政收入比重过大,会减少居民收入,

8、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因此选择 C 项。【解析】选 C。本题考查税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个税起征点提高有利5.于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故选 C。【解析】选 B。本题考查收入分配相关知识。解读图表提供的信息,由“金字塔型”社会6.结构向“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转变,意味着低收入人群比重减少,中等收入人数比重明显增加,实质是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想到其措施应该包括:优化分配格局,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因此选择,即 B 项。【解析】选

9、C。本题考查国家再分配促进公平方面的知识。若扶贫标准低,扶贫数量多少7.不可能标志治理贫困成效,故 A 错。仅有扶贫数量增加不可能一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故 B 错,D 说法错误,C 项扶贫标准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符合题意。【解析】本问考查我国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答好此问,要明确我国促进社会公平的8.措施有哪些,然后结合材料作答。【答案】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通过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解析】解答时分别对文字材料、两则图表进行分析,归纳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状况,9.并完成语言转换,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回答解决措施。【答案】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 G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