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31923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复习提纲第一节 从尊重宪法开始1、依法治国的含义:P72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2、依法治国的国家地位:P72 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略.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P72 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4依法治国的核心:P73 是依宪治国。5、宪法的两大基本特征:P7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6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74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

2、的根本任务等国家的根本问题:宪法被称为法律的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7、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8、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9、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0、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联系:宪法被称为法律的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

3、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1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其他法律的通过只需二分之一即可1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13、怎样理解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宪法也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反国家宪法的行

4、为就是违宪行为。14、宪法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15、违宪行为的表现: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相抵触;公民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规定。16、树立宪法意识的原因(宪法和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答: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既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17、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18如何树

5、立宪法意识?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把宪法作为个人最高的行为准则;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宪法和法律鼓励的事积极去做,宪法和法律所要求的事必须去做,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事坚决不做;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19、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积极向群众宣传宪法,树立依宪治国的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宪法提倡和肯定的行为要努力去做,宪法禁止和否定的行为坚决不做,宪法要求做的行为一定要做到;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20、我国法制教育宣传日:12 月 4日21、宪法是要变化还是要保持相对稳定,并简要说明理由。主要说明

6、理由:我国宪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实际的变化而发展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也要强调宪法不宜变化太频繁,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局。第二节、树立法律的权威1、法治与人治的主要区别:P78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人治”轻视法律,谁的地位高、权利大,谁就说了算。而法治是比人治开明和进步的治国主张,它要求国家的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求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

7、。3、依法治国的本质:树立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权威地位,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5、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关键和重要保障: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 、违法必究(重要保障)6、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自的要求是什么?有法可依:要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我国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得到遵守和执行。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

8、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得违背 法律。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要坚决纠正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等现象。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求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遵照法律给予惩处,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执法和司法领域的腐败现象有哪些?有什么危害?现象: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钱代罚、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粗暴执法、执法犯法等;危害:影响司法公正,挑战法律权威,破坏法制建设;败坏党风,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践踏人民利益;不利于全面小康建

9、设,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8、我们应如何推进反腐败工作?(对反腐败的可行性建议)来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基础,以治标为手段。(1)法制建设方面:完善反腐败立法,使反腐败有法可依;加大反腐败执法力度,使反腐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增强抵御腐蚀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4)加强与国际反腐败的交流与合作。9、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各种政府机关的依法行政10、为什么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在法治的国家里,各种政

10、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国家公共事物的权利,行政人员是国家法律实施的最直接的体现者,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重大。政府能否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11、依法行政的含义: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12、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依法治官、依法治权13、落实依法行政的根本任务:要求各级政府机关依法决策,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切实杜绝滥用权利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14、政府举行价格听政会对自己和广大人民群众分别有什么作用?价格听证会是中国政府在依法行政、让公众参与政府价格决策方面迈出的重要

11、一步,它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有利于各级政府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价格听证会可以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三节 我们也有监督权1、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要求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和维护司法的公正。2、保证法律有效实施与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有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保护公民的合法利益,维护法律的权威,否则就只能是一张白纸;维护司法公正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秩序。3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目的: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公民自身的合

12、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4我国法律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其形式有哪些?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查机关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等。5、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我国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法律依据:宪法第 41条7、我国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监督对象: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8、我国公民拥有的监督权主要有 4个:批评和建议权。适用在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提出批评,对改进国家机关

13、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时。申诉权。适用在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者受到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述和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者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控告权。适用在公民因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害时,有权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指控、告发,要求依法处理。检举权。适用在公民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渎职行为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9、未成年人为什么也有监督权?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行使监督权可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10、未成年人应该怎样行使

14、监督权?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依法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形式行使监督权。11、在行使监督权时应该注意什么?A、总得的要求:不论我们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都应该而且必须是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规范的。B、具体要求:(1)应该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反映情况,必要时出事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伪造事实进行诬告或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不得扰乱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3)要调查知情,要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能够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12、我们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