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16545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三历史(第1期)名校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5(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决胜2014高考之全国名校试题重组测试历史测试卷05一、选择题(12 小题) 。1.(邯郸市 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 ,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 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 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 ”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A.彰显皇帝无上权威 B.抑制儒学倡导法家C.防止人民反抗斗争 D.形成共同行为规范2.(广东省揭阳市 2013届高三 3月第一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明清时期佛山剪纸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甚至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政

2、府支持开辟海外市场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航海技术的进步【答案】C 【解析】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明清时期佛山剪纸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甚至远销南洋各国受市场和交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且材料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专业化和远销海外的主要原因。3.(广东省揭阳市 2013届高三 3月第一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下图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一某学生在查阅某部法典资料时其中的部分目录。据所学知识可以判

3、断这部法典应是A 秦律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民法大全 D 十二铜表法 第二章 法的渊源(14)第一节 制定法(14)法律(lex)和平民会决议(plebiscitum)元老院决议(16)皇帝谕令(16)【答案】C4.(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3届高三一模文综试题历史)有学者写到:太平天国之役后,清室开始以西法练兵,购置新械,设立军事学堂,但所学 的仅是西人的皮毛,加以将士骄惰,暮气已深,遂有甲午之战的大败。甲午战后,更积极 训练新军,但新军对外战争,并无绩效,反成为野心军阀攘夺政权的资本。材料说明的 核心问题是A.军队近代化是强国之本 B.全方位现代化的必要性C.学习西方的必然性 D.政治体

4、制变革是必由之路5.(嘉兴市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亲身参加了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充分肯定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价值,认为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大创举。这一“创举”中不包括 A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 B追究发动侵略的野心家和好战者的个人刑事责任 C对法西斯国家的犯罪组织依法进行审判 D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起诉被告 【答案】A【解析】纽伦堡审判是 1945年 11月 20日到 1946年 10月 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战争犯罪审判。经过 218天的审判,最终有 18个纳粹分子被判以

5、“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其中 11人被判处死刑。对德国来说,纽伦堡审判是黑暗历史的结束,也是同纳粹的过去划清界线的开始。1946年 1月 19日至 1948年 11月 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所以BCD说法正确。 6.(2013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 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 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 ,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反映一定时

6、期的社会历史变迁7.(广东省揭阳市 2013届高三 3月第一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1923 年制订的中华民国宪法受美国三权分立宪政制度影响较深,具有联邦主义特色。1923 年宪法规定,省自治法不得与宪法和国家法律相抵触;如果两者发生可能的冲突,则应提请裁决。A议会 B总统 C全民公决 D最高法院【答案】D【解析】根据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当行政权与司法权发生冲突时、国家法律与地方法律发生冲突时,由国家最高法院作出判决。8.(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3届高三一模文综试题历史)1940 年 8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9月 7日蒋介石下令, “以十八集团军百团 大战为法则加强游击战的训令” ,要求“

7、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 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拟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计划,加强敌后游击 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汽车、汽船等实施有计划、有 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的是A. 百团大战振奋了民心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C. 国民党配合了百团大战 D.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9.(黑龙江省大庆一中 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列宁说: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关系占优势,还是小农经济占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

8、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没有这种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列宁这一认识A. 否认俄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B. 为斯大林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C推动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 针对现实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没有这种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明列宁根据国情思考国家的建设道路。ABC 本身的说法是错误的,可以排除。10.(2013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综历史)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

9、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1.(黑龙江省大庆一中 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下列是19 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国家 总人口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 年)约1800万48 52法国(1851 年)约3600万75 25美国(1850 年)约2300万87 13A.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B.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C.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D.工业

10、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答案】D 【解析】19 世纪中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英国在 1851年总人口约 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百分比是 48,城市人口百分比是 52 ,说明当时英国的城市化水平高,并且高法国和美国。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小。12.(上海市普陀区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二模)历史)下图为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A.发展中国家永远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变化不大C.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D. 80 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

11、易也在扩大二、非选择题(2 小题) 。13.(邯郸市 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人类创造文明财冨的重大特征之一是它的共享性。通过交流和传播,一个民 族、国家或地区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各族人民、乃至人类共享的财富。另一个特征是,从全 球范围来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永远是施惠者;同样,也不会有一个地区永远处于受 惠者地位。1618 世纪,世界开始聚焦中国,而中国却未走向世界。然而文明的交流 却仍以它的自身惯性和自己的规则持续地进行着。材料二18541868 年的 14年,日本出版有关炮术、用兵、筑城(军事工程)方面的译 著达 2 6 2部。但也并非只研究

12、军事,学习西方文明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物理、化学、天文、地 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洋学家开始涉足向来被视为禁区的社会科学和政 治思想领域。18421872 年,中国政府被迫签订 76项不平等条约,而西方则从中国攫取了 22 项重 大特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以上材料均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 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包 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13、)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 是现代化的过程。(1) 概括材料一中马克垚的主要观点。 (分)以近代中国为例,阐释“文明的交流却仍以它 的自身惯性和自己的规则持续地进行着”的含义。 (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日本主动学习西方文明的背景。 (分)(3) 根据材料三,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认识。 (9 分)14.(2013 年韶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

14、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材料二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材料三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 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1) “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6 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 1640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6 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10 分)(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 、 “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 (3 分)第二 层次:这些时代精神的变化与社会运动或时代变革相关。第三层次:任何时代精神都应与时俱进,融入新社会中。(采用 SOLO评价法,层级递 进给分,只答到第一层次只得 1分,答到第一层次和第二两个层次可以得 2分,三个层次都答到得满分 3分。其它言之成理,逻辑严谨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