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30730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复习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概念1. 广义的广播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传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按传播符号,只播送声音的声音广播,同时图像和声音的电视广播。 2.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3. 声音广播 又称音频广播或广播,指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 4. 广播机构指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传送活动。5. 广播电台指 运用无限电波传送节目的机构。 6. 广播站 指运用导线传送广播节目的机构。 7. 无线和有线 无线广播,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有线广

2、播,无。8. 调频和调幅 调频广播特点:具有噪音小、音质好、抗干扰强,但覆盖面小。调幅广播即长、中、短波的声音广播。特点:覆盖范围广,但容易受干扰。9. 模拟和数字广播10. 地面和卫星广播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11. 广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三个时期。 12. 初期中的基础知识.a.1873 年 英国科学家麦克韦在总结前人对电和磁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证明这种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的。1895 年波波夫和马可尼.制成了无线电收发报机.1906 费森登教授首次进行声音传播. b.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 1920 年 11 月 2 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

3、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 KDKA.13. 发展时期有哪些特点a. 迅速在世界各国普遍发展起来。 (数量上b. 调频电台出现。c. 对外广播也迅速发展。1927 年,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14. 繁荣时期有那些特点a. 技术进步。60 年代后,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收音机日益小型化,成为“随身听” 。b. 立体声c.网络广播异军突起。d. 趋向“榨播” 。15. 电视产生发展经历的时期a. 诞生期-1“电视之父”:在电视发展史上,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2)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BBC) ,

4、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b. 发展期限-1)1954 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2)出现了 NTSC 制、PAL 制和 SECAM 制三种制式并存的局面。15. 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阶段a. 通讯卫星的特点是传送距离远、环节少、投资少、质量高、信息容量大。b. 有线电视即“电缆电视” ,它是通过电缆把电视节目传送给用户的电视广播系统。有线电视首先出现于美国,电视特点是频道多、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图像清晰稳定。第三节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17. 我国广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旧中国的广播事业a. 1923 年 1 月美国人 E.G.奥斯邦在上海开办了“大陆报

5、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b. 1926 年 10 月 1 日,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诞生。c. 1927 年 3 月,上海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私人经营的广播电台,即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新中国的广播事业-a. 1940 年 2 月 30 日中共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XNCR.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播音的日子1940 年 12 月 30 日,成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b. 1949 年 12 月 5 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 1950 年 4 月正式建立对外广播电台, “北京广播电台” 。1)1978 年 5 月“北京广播电

6、台”正式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d. 新闻总署于 1950 年 4 月公布了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3 年 3 月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调整了广播事业发展政策,确定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简答题.在事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时,广播宣传工作也有进展。其主要表现为、重新确定了广播“自己走路”的方针,逐步增加自采自编的稿件。、围绕更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节目系统、时间布局,丰富节目内容。、坚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业务建设方针,在广播上改革。、完善电台的办台体制和节目的管理、运作机制。18

7、. 我国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a. 我国电视事业发端于 1958 年。同年 9 月 2 日正式开播。b. 1973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c. 1986 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创建了我国第一家国家级专业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 。第四节 我国港、澳、台的广播电视业 (只考一分)1928 年 6 月 30 日香港首个电台(港英当局办的香港广播电台,简称香港电台)以英语正式播音,转播英国 BBC 海外广播节目为主。香港电视业始于 1957 年台湾广播电视事业始于 20 年代末(日本)台湾的主要广播机构有:

8、中国广播公司 BCC、中央广播电台 CBS、正声广播公司 CSBC、警察广播电台 PRS、台北国际团体广播电台 ICRT(台地区惟一以英语播音的电台) 。 ,40 年代中期归还我国台电视事业始于 60 年代初。台首座电视台:1963 年 12 月 2 日国立教育电视实验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定名为国立教育电视广播电台)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和制式1.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的构成要素 发射网、传送网、接受装置三部分。 发射网 发射网的重要设施是发射台。传送网 传送网主要有微波中继传送电缆传送、光缆传送和卫星传送。接受装置 分别为收音机和电视机。2. 广播的制式

9、 调频、调幅 调制-这种方式一般先用传声器将声音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然后用某种形式将它载运到高频率交变电流上的过程。3 目前世上有三大类彩色电视制式:NTSC 制(主要用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及我国台湾) 、PAL 制(主用西欧和澳大利亚、非洲及中东部分国家、我国内地及港澳) 、SECAM 制(是法国工程师享利.弗朗期于 1956 年提出 1967 年采用。用于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和沙特阿拉伯等)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4. 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定义 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用在运 载信息的各种形式和手段的总和,从而形成一定的传播方式和相应的传播特点。5. 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要素 符

10、号系统、传输系统、接受系统 P357. 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与以往的传播方式是什么关系1) 承传2)超越.3) 促进 其中超越后面有四小点a. 各种符号插上“电翅膀” ,同时面向大众?b.与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步c. 便于人民接收d. 人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环境和条件下接受信息。3) 促进 .后面有两小点.a. 一方面是其他传播方式也用电子技术武装自己。b. 另一方面,其他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更加注意扬长避短、独辟蹊径。8. 广播传播特点优点- a. 快速及时,先声夺人 b. 广泛渗透,无远费届 c. 受众广泛,对象性强d. 具体形象,感染力强 以及表现手段的综合性 ,可以同时调动图像、声音、文字手段传

11、播信息。弱点-a. 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b. 声光符号,不易保存 c. 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语言9. 广播、电视的语言特点- a. 便于口说耳听,即能上口又能入耳b. 符合语言规范 (语音、词汇和语法、书写)基本要求-a. 通俗易懂 b.具体形象c.简洁明快问.怎样能才吸引人们的收听兴趣?*要把受众看作是肯动脑筋的人,充分估计他们的判断能力,尊重他们,和他们亲切平等地交谈。*要和服务对象说话,而不要对他们“转文”*运用常规句式,避免倒装句式。*注意字音,避免误解。10. 怎样理解广播、电视的语言是“规范的口语” P47一)语音 二)词汇和语法 三)书写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协调

12、发展11. 电视的采录、制作设备 目前电视台使用的一般都是录象机和便携式摄象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摄录机,简称“ENG” 。优点:小型化的电子新闻采访设备,它把摄像机、同步系统、编码器等都装在一个轻量、便携的摄像机中。12. EFP 即电子现场制作,是对一整套适合于“野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利用 EFP 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的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 第三章 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和任务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性质1.广播、电视的一般性质 广播、电视是现代的传播媒介。无不与技术的飞跃息息相关。广播、电视具有比报纸、杂志等媒介更强的综合性。广播、电视是以新闻报

13、道为主题的媒介。广播、电视是影响广泛的舆论工具。广播、电视是一种信息产业。从历史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广播、电视一开始就适应把传播新闻作为主要任务。2.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的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具体参见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 为社会为人民。*保持旗帜鲜明、生动活泼的风格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职能和任务3. 广播、电视的社会职能 *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普及社会教育 面向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法制观念、伦理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现于教育性、娱乐性、服务性节目之中。*丰富社会文化娱乐*提供社会服务

14、4. 我国广播、电视的任务 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广泛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意和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素养5.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素养第一*树立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念第二*增强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三*掌握驾驭音像的基本技能第一*树立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念包括一)高度的时效观念二)为听众、观众服务的观念 (附)三)新闻传播活动的群体观念 特点:群体协作树立为听众、观众服务的观念应做到三点.*首先需要重视听众、观众来信和电话,了解他们的呼声。其次要进

15、行科学的受众调研工作。*再次调整节目设置、改进节目内容和形式。第四章 广播录音采访第一节 广播新闻采访与录音采访1. 广播新闻采访定义 广播采访是写作或制作广播新闻报道而采集新闻事实的活动。2. 广播采访的内涵 a.需要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准则,包括调查研究准则和新闻价值准则。b.按广播的特点采集新闻事实。从便于听知出发,用于发掘最重要、具体的新闻事实。c.既要重视录音,有要重视非录音采访。3. 广播采访的类型 广播采访包括录音采访和非录音采访。4. 录音采访的定义 是为运用音响表现内容,制作各种录音报道而采集音响素材和其他新闻事实的广播新闻采访活动.a.广播采访的一种方式。b.它采录音响是为了

16、用来表现内容。c.在采访过程中,运用录音也用一般的访问和观察方法。5. 录音采访的本质特点 采录音响和运用音响。6. 录音采访的基本类型现场录音采访、非现场录音采访。7. 现场录音的定义 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要即时进行的采集实况音响和其他新闻事实。8. 现场录音的基本目标 目标的核心内容是采集音响和其他新闻事实。具体目标指录音采访的两种基本类型各自目标,形成具体目标须经历的循环过程:实践-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9. 现场录音的功能 认识功能、表现功能。认识功能意义 有利于加深对于事物的认识,加深对受访人内心活动的感受和体味。表现功能意义 运用音响显然更直接、更具体、更客观。录音采访是富于生命力的采访方式10. 非现场录音定义 不在现场进行的录音采访,多数为对特定人物的录音访问。11. 非现场录音如何进行取决于三个条件 a.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 b.提问的方式 c.采访对象愿意让你知道些什么12. 录音采访的意义 采访录音是在广播采访实践中,逐渐孕育和走向成熟的;随着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