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 221 基地站在高处望过去,不知道金银滩草原掩盖了多少秘密可能只有那些草、那些闪烁的星星,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即便是在 221 厂解密之后的今天,想要探究这片草原背后的神秘故事,还是很困难 上世纪 50 年代,一部名为《金银滩》的电影悄悄被禁映,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的 1700 多户牧民离开了故土而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 15000 多名转业军人、建筑工人,顶风冒雪开进了青藏高原,开始了中国核武器研究基地的建设 这座基地,即代号 221 厂,对外称青海矿区为了保密也曾用“青海省机械厂筹备处 ”、 “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等名称 一个叫“海晏 ”的地方 1964 年 6 月 6 日,1:1 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在望从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都在 221 厂装配生产,并运往新疆核试验场进行试验 1987 年至 1992 年,按照国家计划,221 厂完成撤厂和环境清理工作,移交给青海省海北州政府撤厂时,厂区面积 570 多平方公里,铁路专用线 38.9 公里,学校、水电、邮电、商业设施齐全,总人口近一万五千人海北州接受 221 厂以后,州政府便迁到此地,于是一个叫海晏县西海镇的新型城镇诞生了。
海晏县位于青海西宁的西北方向,距西宁仅 100 多公里的路程有一种说法,海晏县当初为了 221 厂作出了很大的牺牲这符合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制定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原则:外人难以进入,但是内部通信必须自由,可以进行严密的控制以防泄密;可以牺牲舒适环境以确保隔绝 如今的海晏县城,虽然街道整洁,毗邻 315 国道,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几分萧索县城不大,行人稀少,建筑除了 221 厂乙区遗留下来的那些建筑以外,新建的不多有的楼房被粉刷一新,可还能找到以前作为 221 厂生活区和军营的痕迹 火车站附近,几位老人坐在小板凳上照看着在废弃铁道上吃草的奶牛老人们说,建厂的时候他们就生活在这里,因为不是 221 厂的工人,没有工作证,他们只能眼看着火车来来往往 神秘的“禁区 ” 离开海晏县城往西走,一路不时有年代久远的建筑或废墟能看到特别在冬季,茫茫原野中忽然出现的巨大建筑群和被冰雪覆盖、不知伸向哪里的铁道,神秘感油然而生 据说当年这里曾驻扎高炮师和地面守备部队在 221厂周围的山上部署了高炮阵地,有的办公大楼顶甚至也架起了高炮金银滩草原周围的山上和地面共有 6 个哨位,日夜保卫着这片禁区。
西海镇基本保留了 221 厂总厂的原貌,其中总厂办、将军楼、黄楼、科技楼和图书馆等都保存完好,还专门新建了一个展览馆,供游客参观镇子里安安静静,行人不多,老房子和新房子错落有致,藏族民歌轻飘飘地回荡在小城上空走在那里,真会觉得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郭永怀和他们的同事们会突然在某个拐角出现40 多年前的风,还是依旧吹拂着路边的树,沙沙作响 离西海镇不远,是七分厂和一分厂附近的四分厂向基地提供电力和暖气,现在仍然在生产老远就听到发电机组传来的轰鸣声高大的车间外墙上,写满了文革期间的标语一分厂,负责无线电控制和铀部件加工,简称弹头加工厂 现在,这里被西海镇新建的一个火电项目使用,办公大楼外墙上的标语都被粉刷一新,穿着时尚衣服的青年男女在那下面来来往往几个车间都改造过了,既是工作场所,又是职工宿舍工人们说,他们知道这里以前是造原子弹的,并为能住在这儿感到高兴说话问,他们正要开始吃晚饭 迷宫一样的厂房 从交运处延伸到草原的铁道,这时候已经分出来两条支线一条通往二分厂,一条通往上星站二分厂是 221厂的总装车间各部门试验和研制的成品,最后都要在这里组装成型厂区大部分建筑都被沙土掩体包围着,整整齐齐码在草地上。
如果一个人,是绝对不敢走进那些巨大、黑暗一片而有着蜿蜒曲折通道和钢筋混凝土掩体的建筑里在那些昏暗的通道中,猛不丁就会拐进一个高大空旷的车间其中一个车间门口写着:进入工房请穿戴好防护用品 据说,建成这样复杂的车间,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个工号发生爆炸事故不至影响到别的工号生产修建掩体也可以和周围草场混在一起,迷惑空中侦查 附近的铁路,通往上星站所谓上星站,其实是草原深处的一个小货运车站第一颗原子弹在二分厂装配完成之后,在这里装车并运往新疆核试验基地上星站只剩下以前砖砌的门柱,其他建筑都倒塌了夕阳西下,四周非常安静,暮色苍茫,二分厂的掩体群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四分厂依旧烟雾缭绕,那些干打垒的遗迹即将隐没于黑暗之中 更多秘密沉寂在草原之中 有人说 221 厂没有五分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建筑,其实是五分厂的仓库从海北州接收起,五分厂就一直被作为养殖场在经营前几年还经营过帐房宾馆 现在,这里的主人是蒙古族小伙子仁青仁青岁数不大,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是第四任承包者了他说,院子里那些车间估计是恒温储藏仓库,墙壁上仍有当年挂满了暖气片的痕迹同样,这里值钱的东西也被拆卸一空,甚至连地下管道都被掘得一片狼藉。
据当地人讲,221 厂移交地方时,窗户上缺一块玻璃都不行移交以后,各分厂被盗相当严重 和当地旅游部门投资开发的六分厂爆轰试验场工号不一样的是,另外五个工号悄悄地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沉寂在茫茫草原里时值旅游旺季,许多游客兴致勃勃地来到开放的这个爆轰试验场,在导游的讲解下端详着那个悬在铁架子上的仿制品,还有那些工号里的原子弹研制专家们的蜡像 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个填埋坑,此坑是最浅 4 米,最深 10 米的方坑先后埋人爆轰试验产生的贫化铀、污染砂土及其他放射性操作区产生的污染物共 1997 公斤,以“包饺子”的方式层层包裹坑的四周及中间共埋入 5 块警世碑,提醒后人不要开挖植被周边有水泥制成的排水沟,以减少降水对坑体的侵蚀 站在高处望过去,不知道金银滩草原掩盖了多少秘密可能只有那些草、那些闪烁的星星,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即便是在 221 厂解密之后的今天,想要探究这片草原背后的神秘故事,还是很困难 西海镇邮局背后,有个破旧的篮球场,球场上有两根粗大的金属排气孔当地人介绍,那是 221 厂的地下指挥部而我们所知道的是,在这些神秘建筑里,有不少地下通道的入口它们的井口盖都已经被盗走,沿着扶梯下去,能感到里面阵阵寒风,通向未知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