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重庆红色文化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9361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重庆红色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重庆红色文化,根据“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学员除参加学习通识性课程外,还可以组织交流、观摩等实践性环节。在 10 月 27 日,西南大学国培第一期英语1 班全体学员赴重庆红岩村、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开展为期一天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重庆开展了以“走进西部、感受重庆、勇担使命”为主题的两周的实践锻炼。期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本次得到西南大学培训学院领导的重视,几位班主任亲自到学员寝室征求意见,帮助学员们设计参观路线,联系车辆,后勤工作扎实到位一是深入了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实地的参观,给每位学员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历史教育课,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

2、取得成功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二是组织学员中的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三是学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聆听了“重庆抗战史及红岩精神专题讲座”。学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聆听了“重庆抗战史及红岩精神专题讲座”,参观了红岩村、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祭奠红岩英烈、在渣滓洞观看并亲自参与了以红岩为蓝本的现场情景话剧表演,观看和参与了多次专场“唱读讲传”文艺晚会的演出,全面体验了重庆的红色文化。很多学员表示参加这次红色教育就是一次彻底的精神与心灵的洗礼,深刻理解了“国旗是用先烈的鲜血染红”的真正含义,深刻了解了党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坚定了“永远跟党走”

3、的政治信念。二是参与三进三同,紧密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体验基层生活、密切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目标。7 月 25 日至 8 月 1 日,大骨班第三期学员分为 7 个分团深入到重庆市南川区 8 个乡镇的 40 余个村庄、128 家农户,开展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学员们从简单生火做饭、洗碗刷锅、扫地清洁做起,到冒着炎炎酷暑、热情高涨地参与割草喂牛、上山砍柴、田间除草、松土修路等生产生活劳动。对于多数在城市长大的学员而言,在农田里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很新奇;从未干过农活的他们也真切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

4、的艰辛。在“三进三同”中,学员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生产劳动和生活技能,也与所住的农民家庭建立了朴素而深厚的感情。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褚涵文说:“短短几天,我们看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结合农村实际,我们对以前在书本上、报纸上看到的名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的确,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国情,大学生要到农村去上好这不可或缺的一课。”三是进行参观考察,感受发展成就。在实践中开展必要的参观考察活动,对于帮助大学生骨干充分了解和感受国家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坚定成才报国的信心和信念有重要作用。在重庆期间,大骨班第三期学员们参观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和三峡博物馆,在南川区听取了区情介绍、参观了区

5、工业园区,在基层乡镇也参观了当地的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特别是 7 月 27 日下午,在重庆市委小礼堂,重庆市长黄奇帆为学员们作了长达 3 小时的“西部大开发及重庆发展”专题形势报告,为学员们全面勾勒了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和“民生十条”的做法,通过公租房、户籍制度改革、资产重组等案例,深刻阐述了推进重庆发展的三大法宝改革、开放、创新。通过报告会和参观考察,学员们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了信心。四是开展社会调查,提供志愿服务。在“三进三同”过程中,除了参加劳动

6、实践外,大骨班第三期学员们带着“联系一所学校、结对一个留守儿童、开展一次慰问活动、写一份调研报告、提交一个建议”的“五个一”任务在乡村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农户万元增收等专题社会调查,开展了支教、慰问“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学员们共走访农户 826 户,完成专题调查报告 26 份,提交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报告 124 份,撰写乡村日记和心得体会 316 份。比如,北京化工大学博士肖勇从专业出发,提出金禾村沼气集中开发新思路,得到老百姓认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吴撼地博士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议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此外,学员们重点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7、给 196 名留守儿童当了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为留守儿童捐款近 4 万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服务基地 2 个,承诺“每个月一封信、工作以后每人从工资收入中提出 100 到 200 元资助各自联系的留守儿童,并且一定要连续坚持 10 年。”五是认真总结交流,提升实践收获。8 月 2 日,大骨班第三期学员在重庆南川举行了分团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集体交流,7个分团分别汇报交流了各自实践锻炼的情况和收获,学员们一致认为只有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真正了解农村、农民,才能体会“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大学生只有培养起与农民的真情实感,敢于承担责任与使命,才能有所作为。8 月4 日上午,

8、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市委副书记张轩以及市委常委何事忠、马正其、陈存根等与大骨班第三期学员亲切座谈交流。会上,吉林大学学生会主席张天译、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主席武帅等 8 位学员代表分别就感受红色文化、参加三进三同、开展社会调查等汇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同志高兴地与学员们互动交流,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充分肯定了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大学生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村这个中国最大的国情的做法,勉励大学生骨干们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要加强学习,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争取能对民族复兴有所贡献。座谈会后,给学员们题写亲笔信,亲切寄语大学生骨干“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山城的老农,他们会象想自己的娃儿一样想着你。我们在祖国大西南为你们祝福!”此外,大骨班第三期学员在重庆期间,还参观了“扫黑除恶”成果展览,参加了社会调查方法辅导、中国重庆?金佛山大学生国际登山邀请赛,在南川区种植了“大学生骨干纪念林”,既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也以实际行动响应建设“森林重庆、健康重庆”的号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