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28650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一、单元学习要点1.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2.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3.继续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局限于诠释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失之狭隘,也有违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本单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入艾氏所言的三组对话,从中获

2、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2.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积累和认识。本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可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对不同风格叙事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形成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三、教学建议1.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必须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精神的人”这一层面去把握人物的人生轨迹,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2.要使学生接

3、受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还须以对文本为基点,把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把个体的人生历程放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上去审视。例如代表中国现代化之路两个不同端点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与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当然不必讨论“胡适还是鲁迅”这种当下学界热门的命题,但从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中找到影响作者人生轨 迹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则是题中应有之义。3.课堂对话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但相对于本单元课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其有限也十分稚嫩的,因此有效的课前资料搜寻与课外阅读准备是本单元

4、课堂教学成功的提前。宜布置学生广泛搜集作者、作品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拟指定一定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4.五篇课文思想情感深沉而饱满、语言文字各具神韵,读这些文章须披情入文、涵咏体味,文章篇幅虽长,也不能没有感情充沛的朗读。同样,长文宜短教,但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隐慝于字表之下的深沉隽永的意味不可不细加揣摩。四、课时安排阅读课 11 课时作文课 3 课时复习课 1 课时 1.藤野先生教师寄语:“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雷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

5、要事例。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 ) 不逊( ) 诘责( ) 匿名( ) 油光可鉴( )畸形(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发髻 ( )抑扬顿挫( ) 驿站( )2.读后随笔。 (读完文章后的感受、问题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35): 第三部分(36-38): 提示

6、: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 3 个地点,请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划分。目标二:细读课文 13 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 ,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细读课文 435 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2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目标三:1.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或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2文章流露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

7、念之情,请找出文中写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表现。目标四:品味下面的句子。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注意划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伟大”与“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矛不矛盾?为什么?)三、拓展延伸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 20 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四、教后记2、我的母亲教师寄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8、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唐 孟郊游子吟 )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体会文章深沉而朴实的语言特点。3.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2.读后随 笔。 二、合作探究目标一 1、梳理文章结构。2、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3、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目标二 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

9、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在文中摘录让你心中感动却又很朴实无华的句子加以品味。三、拓展延伸天下的母亲都有共同的特点,你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共同点?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谈一谈。四、教后记3. 我的第一本书教师寄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海伦凯勒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迢迢( ) 晾晒( ) 掺和( ) ( )马鬃( ) 泪水盈眶( )哄堂大笑( )挎着( )2.读后随笔。 合作探究目标一1、 “我的第一本书”仅 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

10、做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目标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三、拓展延伸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喝“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喝老师“弄不成” 。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是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教后记:4.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寄语“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学习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11、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 用。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抄写课后的读读写写,给生字加拼音。2. 请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二、合作探究目标一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目标二品味语言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目标

12、三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教后记:5.再塑生命教师寄语: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海伦凯勒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理解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搓捻( ) 迁徙( ) 觅食(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2、请搜集有关海伦凯

13、勒的故事。二、合作探究。目标一:课文写了沙利文老师和海伦之间的几件事?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目标二:你觉得课文的哪些语句反映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摘录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目标三: 沙利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塑造了海伦的生命,你认为文章中哪些描写最能表现出沙利文小姐的爱,摘录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三、拓展延伸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他们成功的原因。教后记: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教学目的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2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

14、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3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一、课前准备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二、活动过程(一)听故事。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

15、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听母亲的故事。放录音磁带,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妈妈们的故事。(二)谈感受。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章等),然后谈自己的体会。1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在学生中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大家可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