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328647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命题趋势与原来的考试不同, “综合能力测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能力主要不是对事物的结局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解答这类问题,构建物理模型是关键,而且是难点。由于情境的新颖,原来储存在头脑中的模型无法直接应用,完全要凭借自己的思维品质来构建模型,对考生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实际上这也是命题者的用心所在,因为考生构建模型的情况,能真实地反映他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知识概要互相关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构成

2、了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根据问题的情景构建出物理模型是最关键的、也是较困难的环节。由问题情景转化出来的所谓“物理模型” ,实际上就是由理想的对象参与的理想的过程。如质点的自由落体运动、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单摆的简谐运动、点电荷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串 并 联 电 路 等 等 。 这 种 物 理 模 型 一 般 由 更 原 始 的 物 理 模 型 构 成 。 原 始 的 物 理 模 型 可 分 为 如下 两 类 :所谓“建模”就是将带有实际色彩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转化成理想的物理模型。正确构建物理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

3、(1)养成根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结合题目描述的现象、给出的条件,确定问题的性质;同时抓住现象的特征寻找因果关系。这样能为物理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2)理想化方法是构建物理模型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的本质是抓住主要矛盾,近似的处理实际问题。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养成比较、取舍的习惯。审视物理情景 构建物理模型 转化为数学问题 还原为物理结论对象模型(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源、光线、原子模型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

4、运动等)物理模型电、磁场中的功和能电场中的功和能电势能 由电荷间的相对位置决定,数值具有相对性,常取无限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的零点。重要的不是电势能的值,是其变化量电场力的功 与路径无关,仅与电荷移动的始末位置有关:W=qU电场力的功和电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正功 电势能 其他能电场力做负功 其他能 电势能转化转化磁场中的功和能洛伦兹力不做功安培力的功做正功:电能 机械能,如电动机做负功:机械能 电能,如发电机转化转化电场、磁场和能量转化命题趋势电场、磁场和能量的转化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分析近十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可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约占 13%,几乎年年都考,从考试题型上看,既有选择

5、题和填空题,也有实验题和计算题;从试题的难度上看,多属于中等难度和较难的题,特别是只要有计算题出现就一定是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由于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已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因而在试题的选材、条件设置等方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将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相联系的试题将会越来越多,而这块内容不仅可以考查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重视。能量及其相互转化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一条主线,在电场、磁场中,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物理原理。在电场、磁场的问题中,既会涉及其他领域中的功和能,又会涉及电场、磁场本身的功和能,相关知识如下表:如果带电粒子仅

6、受电场力和磁场力作用,则运动过程中,带电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总量守恒;如果带电粒子受电场力、磁场力之外,还受重力、弹簧弹力等,但没有摩擦力做功,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和机械能的总量守恒;更为一般的情况,除了电场力做功外,还有重力、摩擦力等做功,如选用动能定理,则要分清有哪些力做功?做的是正功还是负功?是恒力功还是变力功?还要确定初态动能和末态动能;如选用能量守恒定律,则要分清有哪种形式的能在增加,那种形式的能在减少?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的表达式可以是:初态和末态的总能量相等,即 E 初 =E 末 ;某些形势的能量的减少量等于其他形式的能量的增加量,即 E 减 =E 增 ;各种形

7、式的能量的增量(E=E 末 -E 初 )的代数和为零,即 E 1+E 2+E n=0。电磁感应现象中,其他能向电能转化是通过安培力的功来量度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作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产生,而这些电能又通过电流做功转变成其他能,如电阻上产生的内能、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等。从能量的角度看,楞次定律就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电磁感应过程往往涉及多种能量形势的转化,因此从功和能的观点入手,分析清楚能量转化的关系,往往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运用功能关系解决问题时,应注意能量转化的来龙去脉,顺着受力分析、做功分析、能量分析的思路严格进行,并注意功和能的对应关系。

8、如图所示,电动机牵引一根原来静止的、长 L 为 1m、质量 m 为 0.1kg 的导体棒 MN上升,导体棒的电阻 R 为 1,架在竖直放置的框架上,它们处于磁感应强度 B 为 1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框架平面垂直。当导体棒上升 h=3.8m 时,获得稳定的速度,导体棒上产生的热量为 2J,电动机牵引棒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7V、1A,电动机内阻 r 为 1,不计框架电阻及一切摩擦,求:(1)棒能达到的稳定速度;(2)棒从静止至达到稳定速度所需要的时间。解题方法与技巧:(1)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W62rIUP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电动机牵引棒的拉力的功率,所以有 Fv出其中 F

9、 为电动机对棒的拉力,当棒达稳定速度时 LIBmg感应电流 RBLvEI由式解得,棒达到的稳定速度为 m/s2v(2)从棒由静止开始运动至达到稳定速度的过程中,电动机提供的能量转化为棒的机械能和内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QmghtP21出解得 t=1s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方法知识概要(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仪器是指通用性强,在各种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仪器。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基本仪器如下:测量长度的仪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量质量的仪器- 天平测量时间的仪器- 打点计时器、秒表测量力的仪器-弹簧秤测量温度的仪器- 温度计测量电学量仪器- 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电学控制仪器-

10、滑动变阻器、变阻箱、开关对以上这些仪器,要理解结构原理、规格和主要参数,知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读数和精度等。1、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这能使我们灵活的使用仪器和分析问题。例如,理解 10 分度的游标卡尺,也就能理解和使用 20 分度和 50 分度的游标卡尺。2、熟悉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这往往是高考实验题的考点。注意事项一般是这样几方面:可能危及仪器安全的。如:螺旋测微器,在小砧快接触工件时,应改用微调旋钮,以免损坏精密螺杆。可能增大误差的。如使用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注意半毫米刻度;测量仪器使用前,要调整零位(如弹簧秤、各种电表) 。使用时容易忽略的。最容易忽略的是仪器使用前的调整和使用后的复

11、位。如:使用欧姆表,要机械调零和电阻档调零,换档后要重新进行电阻档调零,使用完毕要复位。3、正确选择量程。大的量用小量程,会损毁仪表;小的量用大量程,会增大误差。选择量程的原则是:在测量值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选用尽量小的量程;在完全不清楚测量值的情况下,试用最大量程,再视情况逐渐减小量程。如电流表和电压表一般要求指针能偏转到刻度盘的 以上;欧姆表指针应在 范围内, 为刻度盘中心阻值。31中中 R4中基本仪器4、掌握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主要是估读问题,大部分刻度仪器读数时都需要估读。如刻度尺和温度计,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 ;螺旋测微器要估读到可动刻度的 。1010(二)基本实验方法围绕实验的设计原

12、理、误差控制、数据处理三个环节,都有它们自己的一些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在中学阶段涉及的主要是以下一些方法:1、设计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控制。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中,摆长、偏角和摆球质量的关系控制。(2)近似替代法。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选择了合适的内外接方法,一般就忽略电表的非理想性。(3)等效替代法。某些量不易测量,可以用较易测量的量替代,从而简化实验。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两球碰撞后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在将整个平抛时间定为时间单位后,速度的测量就转化为对水平位移的测量了。(4)模拟法。当实验情景不易或根本无法创设时,可

13、以用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等效的情景代替,尽管两个情景的本质可能根本不同。 “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就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5)微小量放大法。微小量不易测量,勉强测量误差也较大,实验时常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放大。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采用光路放大了金属丝的微小扭转;在观察玻璃瓶受力后的微小形变时,使液体沿细玻璃管上升来放大瓶内液面的上升。2、控制实验误差(1)多次测量法。多次测量法减小偶然误差,这是所有实验必须采取的办法,也是做实验应具有的基本思想。(2)积累法。一些小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可以累积起来测量,以减小误差。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周期的测量误差,不是测量完成一

14、次全振动的时间,而是测量完成 3050 次全振动的时间。3、数据处理(1)逐差法。这就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加速度时用到的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取平均的效果。(2)图象法。能从图象清楚看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得出电阻与温度有关的结论;可用图象法求物理量的值,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用图象法来求 E 和 不仅有取平均的效果,还可以剔除个r别有错误的测量数据。提供电压(1)限流法。如图 1,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接在电路中,用它来改变电流,以控制负载电压。图 1 图 2(2)分压法。如图 2,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小

15、于负载电阻时,可用此法调控电压。考题回顾现有一块 59C2 型的小量程电流表 G(表头) ,满偏电流为 50 ,内阻约为A800850 ,把它改装成 1mA、10mA 的两量程电流表。可供选择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20 ; 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 100k2R电阻箱 ,最大阻值 定值电阻 ,阻值 1k ;90电池 E1,电动势 1.5V;电池 ,电动势 3.0V;电池 ,电动势 4.5V;(所有电池2E3E内阻均不计)标准电流表 A,满偏电流 1.5mA;单刀单掷开关 S1 和 S2,单刀双掷开关 S3,电阻丝及导线若干。(1)采用如图 1 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 ;选用的电池为 。 .GR2S1E图 1(2)将 G 改装成两量程电流表。现有两种备选电路,示于图 2 和图 3。图 为合理电路,另一电路不合理的理由是 。.GRab10mAS3310Rcd图 2 图 3(3)将改装后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逐格进行核对(仅核对 1mA 量程) ,画出所用电路图,图中待核对的电流表符号用 来表示。A解答:(1) (或最大阻值 100k ) (或电动势 4.5V)2R3E(2) 2 图 3 电路在通电状态下,更换量程会造成两分流电阻都未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