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28646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音乐教案(精选多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音乐教案 (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音乐教案)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2014-03-04 14:27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 、 “囊玛”、 “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 、 宗巴朗松 、 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

2、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教学过程:(一)学生服装走秀导入。三组学生分别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装并做些典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1、介绍蒙古族:每年 7 月、8 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 ”源于古代 “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 ”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 “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

3、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阿凡提: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 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

4、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1、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

5、调特点。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 洗衣歌 、北京的金山上 ,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 、 神奇的九寨 、 青藏高原 。(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1、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 。2、教师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见课件完成选择题(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do 明快 re 缓慢 mi 自由(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do 悠长高亢 re 婉转抒情 mi 生动活泼(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 、fa)do 马头琴 re 冬不拉 mi

6、手鼓 fa 热瓦甫(五) 对比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 、铁琴、神鼓等。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等。(六)三个小组表演比赛:1、蒙古族进行本民歌接力赛至少要唱四首民歌。2、藏族请同学出来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3、维吾尔族请同学学老师打切分节奏。小结:教后感1、对少数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聆听、模唱、舞蹈、拍节奏等。2、注意引导

7、学生梳理、归纳本课的一些音乐知识。3、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探究能力。第二篇: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黄河大合唱教学目的 学习作品黄河大合唱 ,同时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一、课前预习及导课。1、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黄河大合唱创作于 1939 年 3 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

8、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 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 5 月,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 ”(洗里海日记)2、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年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成长诗黄河吟 。和光未然有过多次合作的冼星海凝神倾听后,突然,他一把夺过光未然的诗稿,冲回宿舍他要立刻把这部长诗谱上音乐!从月日开始,冼星海窑洞里的灯光彻夜通明。他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在土炕上日夜赶写。奔腾的乐思常常使冼星海无法自抑,他时而斜躺在土炕上抱头沉吟,时而坐起来振笔疾书。六天

9、后年月日, 黄河大合唱脱稿了。月日,经过多天的排练,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从此以后,伴着抗日的烽火,随着复仇的巨浪, 黄河大合唱响彻在青纱帐里、长城内外,合唱人数从人、人、人,壮大到人、人、人;演出地点从延安、*、香港,扩大到纽约、神户、多伦多。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黄河大合唱 ,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黄河大合唱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为背景贯穿起来,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年在前苏联,冼星海又重新整理了这部作品,丰富了声乐部分,并运用大型管弦乐队的编制进行了配器。年,殷承宗等人又将它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 。正如埃德加斯诺当年所预言黄河大合唱属于明天的

10、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1黄河船夫曲 (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2黄河颂 (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4黄水谣 (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5河边对口曲 (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6黄河怨 (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7保卫黄河 (轮唱)8怒吼吧,黄河 (混声合唱)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 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三、总结提起世纪的华人音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无疑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海外华人曾说:“每次听到它,都会体验到一种作为中国人的崇高和自豪。 ”学目的 1、巩固黄

11、河的一部分乐章。2、学会唱其中的河边对口曲及保卫黄河 。重点难点 歌曲曲调及情绪的掌握。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1、 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2、列举黄河大合唱的几个篇章。二、授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河大合唱 ,下面我们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对各个篇章进行一下讲解: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

12、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 ,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

13、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 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 “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

14、、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课堂练习:1、用录音机放一遍河边对口曲 ,然后教师用钢琴进行伴奏,进行识谱,学唱。2、用录音机放保卫黄河 ,然后教师钢侔樽啵 泻铣?br 唱的过程中可找唱的好的同学给大家示范,并分组唱,进行比赛。最后保卫黄河试着进行轮唱。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大合唱中的两首歌曲,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有所不同,我感觉大家都已经体会出来了,请同学们回去后对这两首歌曲进行复习。黄河大合唱教案李建华课题:黄河大合唱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以我国近现代诗作为歌词而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进行了解;(

15、2)介绍冼星海,光未然, 黄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1、简介黄河的有关文化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源于青海,流径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后入渤海,全长 5464 公里,流域面积75 万平方公里,黄河孕育了华夏文化,常被称着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词曲作者介绍光未然,张光年(1913)根据 1938 年秋常行军在大西北黄河边,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祖国雄奇的山川和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强烈感染着他,胸中酝酿着一部通过黄河场景抒写民族苦难,斗争与光明前景的长篇朗诵诗黄河吟1939 年 3 月延安治伤,与星海见面。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3、冼星海:作家,广东番禺人,出身渔民 1929 年冬赴法巴黎留学,35 年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38 年延安,创作大批作品1939 年写黄河大合唱4、欣赏:(1) 黄河船夫曲此曲如一幅图画,几十个船夫划船,充满战斗的力量,两种情形:紧张/轻松/最后战斗不断进行。整曲表现战斗的运动过程。民歌体裁/船夫曲/伴号子声/大调色彩补充:(2) 黄河颂用“颂” 方法写,奔产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歌声悲壮,伴奏中有黄河奔流的力量。男中音独唱,由男中音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