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28138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度生物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实质上是与菌体内的( )有关。A.抗生素 B.多种酶 C.有机物 D.无机盐2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A.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B.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有机物C.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水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3下列微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青霉菌 B酵母菌 C鬼笔鹅膏 D乳酸菌4泡菜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乳酸的原理制成的。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不仅要加盖,而且还要用水封口,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泡菜坛中产生的酸味挥发增

2、加坛内的空气湿度防止尘埃等污染隔绝空气,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5蒸熟的馒头暄软多孔,这些孔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这种气体是氧气 水蒸气 二氧化碳 酒精6生面团经过酵母菌发酵后,其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减少 没有变化 增加 不确定 7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加盖,同时还要用水封口,这是因为A.乳酸菌是厌氧菌,防止氧进入坛内B.乳酸菌是好氧菌,让更多的氧进入坛内C.乳酸菌的生活需要水D.乳酸菌的生活不需要水8制作泡菜时坛口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 ( )A隔绝空气,防止其它菌进入 B乳酸菌生活不需要任何氧气C防止灰尘污染 D

3、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9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甲烷菌10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根本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B、防止灰尘、细菌进入坛内C造成坛内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D、保温、保湿11我们爱吃的泡菜、酸奶主要是利用哪种微生物发酵制作的A酵母菌 B乳酸菌 C霉菌 D毛霉12“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其酿造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 ) A.青霉菌 B.甲烷细菌 C.醋酸菌 D.乳酸菌13酒精等“绿色燃料”的

4、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秤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秤糖液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 )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 14孝感米酒甜而不腻,气味芬芳,是一种用糯米饭和酒药酿制的风味食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孝感米酒只有在夏天才能生产B. 酒药中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只有酵母菌C. 只有在密封条件下,酵母菌才能存活D. 酵母菌不同于乳酸菌的突出特点是酵母菌有成型的细胞核15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蔺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

5、有害的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6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 A.大部分微生物对人体有害,小部分对人类有利 B.所有的微生物是没有害的C.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D.大多数微生物有利于人类17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人们可以利用酵母菌来制作泡菜B酿酒和制作面包都是利用了同一种细菌C艾滋病病毒侵染的是人体的肝脏细胞D人们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制作酸奶18微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利用醋酸菌酿醋 B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D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19我市生产的雪花啤酒畅销各地,

6、制作啤酒需要利用( )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青霉菌20面包师制作面包、馒头时,要使面包、馒头膨大松软,需要用到下列哪种生物( )A B C D二、判断题21防止食品腐败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22我们食用的酸奶是由牛奶中的细菌制造出来的,该细菌是乳酸菌。23利用酵母菌制酒时,一开始通入空气,其结果是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 )24细菌和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5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的疾病。( )三、连线题26(4 分)将下列应用实例与其相关的生物技术进行搭配,将选项的字母填在右侧对应的数字后面27左列中哪些菌类可制右列中的食品A

7、乳酸菌 a 醋B 醋酸菌 b 酸奶、泡菜C 曲霉 c 酱油D 酵母菌 d 面包、馒头28请你根据下列菌类与其作用用线连接起来。A 乳酸菌 a 细菌杀虫剂B 青霉菌 b 制泡菜、酸奶C 醋酸菌 c 制成抗生素D 根瘤菌 d 酿醋E 苏云金杆菌 e 固氮作用29连线题甲烷细菌 产生沼气 酵母菌 酿酒、蒸馒头根霉菌 食物腐败痢疾杆细菌 腹泻、腹痛四、填空题30夏天在自制酸奶时,可以用煮沸冷却的鲜奶为原料,用沸水烫过的汤匙取新鲜含活菌的酸奶为“种子”,加入酸奶的量为 5%10%,盖上盖子后,放置一夜即成在这一过程中,鲜奶相当于培养细菌方法中的 31蒸熟的馒头松软多孔,是因为和面时加入了酵母菌,使面粉发

8、酵产生_气体遇热膨胀的缘故。32生物圈中的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 ,但有些细菌对人类是 的,如结核杆菌能使人患结核病。33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一些_,制成的馒头和面包就会暄软多孔。34使面粉发酵的是_。制醋则需要,制酱则要用多种。35发酵现象是由 引起的。酿制酒酿、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由 发酵的结果;制作酸奶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了 。36使面粉发酵的是_。制醋则需要,制酱则要用多种。37做馒头和酿酒常用的微生物是_。青霉素是_菌产生的抗生素。38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密切。其中泡菜是人们利用了 的发酵作用; 应用于酿醋;蘑菇等 (真菌或细菌)可以直接使用;酵母菌是一类 (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

9、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利用。五、综合题39资料分析:青霉能产生青霉素,人们把青霉中有关基因切下来,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大肠杆菌中去,依靠大肠杆菌的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的青霉素。(8 分)(1)青霉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的产生靠 控制。(2)以大肠杆菌产生青霉素的技术称 (3)以上资料说明:大肠杆菌产生青霉素是 的结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0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对此请分析回答:(1)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细菌和真菌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人们利用_制作酸奶、泡菜,制作时应为该菌的发酵提供的适宜条件有:材料用具干净,避免污染杂菌;_;_(填“有氧”或“缺氧”)的环境。(2)为防止细菌和真菌

10、使食品腐败,人们采用多种方法来保存食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肉类、鱼类、蔬菜等食品放入冰箱保存,这种保存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袋装牛奶和盒装牛奶都是运用巴斯德消毒法来保存,这种保存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41(2 分)如图是 现象:在瓶内的温开水中加入糖和酵母菌,搅拌后瓶中的液体会冒出气泡,套在瓶口的原本瘪的气球会胀大。气球中的气体是 。42(2 分)泡菜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自制泡菜的过程:将蔬菜洗净切好,放入沸水中上下翻两次后迅速捞出浸入冷水里,稍后捞出待用。将各种配料煮沸,待冷却后滤去残渣制成料液。将上述蔬菜装入泡菜坛内,将料液注入泡菜坛内,并将蔬菜完全淹没,再将泡菜坛密封起

11、来。泡制几天即可食用。(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利用 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2)配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白砂糖,除了用于调味外,更主要的是为微生物提供 。43(6 分)李明的爸爸妈妈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李明想在暑假为父母分担家务,他买回面粉,学做馒头,第一天中午他和好面,用盆装好盖上盖子,放在桌上,第二天早晨准备蒸馒头时,发现面并没有发泡而是发酸,你能告诉他,做馒头的一些基本常识吗?(1)材料: 、 、 (2)条件: ;(3)注意: (4)发泡原理: 44许多家庭都喜欢自己制作甜酒,制作甜酒时,常向煮好的糯米中加入酒曲(内含大量的酵母菌),并且需将酿酒的器具密封,若遇到天气寒冷,器具还须采取

12、保温措施,据此回答(1) 保温的目的是使酵母菌 速度加快。(2) 密封器具是使器具中缺少 ,在此条件下, 的产量将大大增加。(3) 酿好的甜酒表面有一层泡沫,这种气体是: 。(4)(2 分)若不将器具密封,暴露在空气中,酒味淡一些,原因是 。六、探究题45家庭尝试制作酸奶的步骤: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热处理(煮沸)冷却(420 C-430C)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冷藏或食用。(1)制作酸奶时,对材料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 。(2)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的目的是 。(3)发酵时要将盖密封的原因是 。(4)产生酸味的原理是 。(5)为何加酸奶前进行冷却 。46(12 分)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