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27573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怀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仁怀一中高三年级第三次语文月考试题出题人:陈 旭第一卷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刊载/载体 行伍/行若无事 奢靡/靡不有初B.哄动/哄传 乘机/千乘之国 参与/与人为善C.殷切/殷红 翘楚/翘首以待 绿茶/绿林好汉D.镜框/框图 当真/螳臂当车 参差/斗转参移1A【刊载(zi)、载体(zi)、行伍(hng)、行若无事(xng)、奢靡(m)、靡不有初(m)。B.哄动(hng)、哄传(hng)、乘机(chng)、千乘之国(shng

2、)、参与(y)、与人为善(y)。C.殷切(yn)、殷红(yn)、翘楚(qio)、翘首以待(qio)、绿茶(l)、绿林好汉(l)。D.镜框(kung)、框图(kung)、当真(dng)、螳臂当车(dng)、参差(cn)、斗转参移(shn)】(3 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博 徇情枉法 招揽 妍媸毕露B.威慑 察颜观色 羁押 仗义疏财C.寥落 虚无缥缈 滂沱 庸人自扰D.澹泊 捉发难数 饿殍 铺张浪费2A 项是的“博”应为“搏” ;“颜”应为“言” ;“捉”应为“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3 日傍晚,小城澳门万人空巷,市民信众早早来到湄洲妈

3、祖金身巡游澳门的拟定道路两旁,翘首企盼一睹仙容,膜拜这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享有盛誉的海上女神。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C园丁康居工程,确定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D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3选 A。A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B、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贬义词。仅仅将它理解成“第一个”是不当的;C、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

4、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句中理解成“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D、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我国计划在 2011 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 2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w_w_w.k*s*5 u.c*o m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

5、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 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 ;D、句式杂糅,去掉 “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57 题。漫光的实验年初,来自一些国家的研究人员又演示了使光以每秒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

6、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 )加热到大约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降

7、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

8、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5下列不属韦尔奇博士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6上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3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利用铷原子降低光

9、速的难度要小于利用钠原子。目前以漫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变为了现实。由于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人们喜欢用它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5 (这是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的,他们在考虑这样的实验,并非韦尔奇博士的实验。因此,还未制造出,只是在考虑中。 )6 (参见第三段的开头,即可理解。 )7 (尚未变成现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武昌九曲亭记(宋)苏 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策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

10、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瞻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

11、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在,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自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释】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陁(tu):山冈。褰(qi n)裳:提起衣服。洒然:惊异的样子。8下列的词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乘渔舟乱流而南 乱:横渡B不足以席众客 席:以 为席C撷林卉,拾涧实 实:果实D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自腐 要:求取8选 B。席

12、的意思是容纳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为之怅然移日 且为之奈何C以此居齐安三年 以其无礼于晋D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9选 C。A 项 “于”字都是介词,前者是 “到” ,后者是“ 在” ;B 项“为”都是介词,前者是- 4 -“因为” ,后者是“对” ;C 项“以”字都是连词,都是“因为”的意思;D 项的“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关系,不译,后者表目的, “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苏轼谪居齐安三年而不知其久,原因是齐武昌西山风景好,山里人也好。这番记述为重建九曲亭作铺

13、垫,也表明苏轼在失意时善于自得其乐。B面对废弃的九曲亭,苏轼“睥睨终日” ,表现出对九曲亭败落的痛惜,以用难以重建的无奈,体现了苏轼钟情于山水、与人同乐的思想情怀。C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 ,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的思想情怀,这也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颂扬了他的磊落胸怀的洒脱风度。D结合苏轼兄弟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轼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磊落洒脱的意思情趣,但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的坦荡胸怀。10选择 B。B 项分析有误。苏轼“睥睨终日” ,的确有为九曲亭败落的痛惜的没有位置重建的无奈,更主要是表现他在思考怎样来修复九曲亭的事情。这个举动表现了苏轼钟情山水的思情怀。先

14、项中“与人同乐”的说法有些牵强,文中主要是表达苏轼的乐观与洒脱。第卷(非选择题)四、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4 分)译文: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 (2)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3 分)译文: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 (3)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 分)译文: 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 附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 ,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