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中学2013年秋第十三周语文周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327563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和中学2013年秋第十三周语文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仁和中学2013年秋第十三周语文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和中学2013年秋第十三周语文周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和中学2013年秋第十三周语文周考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 页仁和中学 2013 年秋 2011 级第十二周语文周考试题(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制卷人:蒲宜钦)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阔绰(chu) 谄媚(xin) 疮痍 (y ) 箕畚 (bn)B皲裂(jn) 茶卤(l ) 擅自(shn) 探看 (kn )C狡黠(xi ) 咫尺(zh) 当日(dng) 绮户(q)D谩骂(mn ) 悖谬(mio) 珍馐(xi) 庖丁(bo)2下列词语全对的一组是( ) A禀赋 忐忑不安 锲而不舍 兵慌马乱 B玄虚 伸居简出 才疏学浅 战战兢兢C流连 前呼后涌 未雨绸缪 眼花缭乱 D熟稔

2、奄奄一息 金碧辉煌 不可思议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4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B 孔乙己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都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前者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后者驳斥了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说法。C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这部话剧中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北京的裕泰大茶

3、馆。D 鱼我所欲也一文对孟子 “舍生取义”的思想作了深刻的阐述。5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说, “非典”疫苗在最近几个月内问世是不言而喻的。B六月一日,三峡工程开闸蓄水了,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壮观场面。C、他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提倡的。D、走进书店,各种各样的中考辅导资料,使考生和家长应接不暇。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

4、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

5、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 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分)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7、下列句

6、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2 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A “略无慕艳意”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三、 ( 24 分)9、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0、根据

7、要求,回答问题。 (10 分)我爱我家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瞬间消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惟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家,是父亲下巴硬匝匝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心里开出了花。在 2009 年 5 月 12 日,红花中学九(3)班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1) 、温馨回忆:请你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付出最多的是什么?(2 分)(2) 、体验亲情: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3 分)(

8、3) 、感受家庭: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对家的感受。 (2 分)(4) 、美好积累:请写出与家有关的课文一篇,歌曲一首,古诗两句。 (3 分)11、诗词赏析:(6 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副怎样的景色?(3 分)(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四、 (10 分)12、原文默写:(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关雎 )(2)黄鹤一去不复返,_。 (黄鹤楼 )(3)_,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第 2 页 共 2 页(4) ,亲射虎,看孙郎。 (密州出猎 )(5)

9、关雎写男子思念心上人,无法安睡的句子是 , 。(6) 蒹葭的起兴句是_,_。(7) 黄鹤楼写站在黄鹤楼上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句子是 。(8) 钱塘湖春行通过动物写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9) 密州出猎表达词人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 , 。(10)写出带“月”的连续的两句诗: , 。 五、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1320 题。 (32 分) (一)清秋书简(17 分)潘纤云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灯下草虫鸣” ,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

10、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 。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

11、秋灯里愈发孤凄。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

12、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 ”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1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 分)答: 1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13、)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答: 15.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4 分)答: 16.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分)答: (二)微 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15 分)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

14、,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 ,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 1 吨微藻,需要消耗约 2 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