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27539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2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高中历史 第 2 单元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 1一、选择题1.(2013南京高二检测)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2.商鞅变法中,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二十等爵制A.B.C.D.3.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农耕经济 B.法家思想C.中央集

2、权 D.轻罪重罚4.(2013东城模拟)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 B.“劝民耕农利土”C.“依军功,行田宅” D.“除井田,民得买卖”5.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都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6.商鞅变法中,与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的措施包括()废除“世卿世禄制” 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制订秦律,以法治国A. B. C. D.7.商鞅在变法时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3、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D.禁止商业的发展8.商鞅变法措施中,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A.制定秦律奖励军功B.重农抑商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D.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9.“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 B.实行什伍连坐制C.奖励耕织 D.颁行秦律10.(2013中山高二检测)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统治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保护宗法贵族

4、利益A. B. C. D.二、非选择题11.(2013福建文综T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 ,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 80 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

5、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 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答案解析1.【解析】选 D。这里的“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解析】选 A。显然符合题意。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6、,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百姓,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目要求。3.【解析】选 A。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 ,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4.【解析】选 D。注意题目要求“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故 D 符合题意。5.【解析】选 C。商鞅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封建农业生产方兴未艾,农业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需要促进农业的发展,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所以商鞅主张“重农抑商” 。而黄宗羲生活的历史时期正值明末清初,他反对“重农抑商” 、提出“工商皆本”的原因是手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7、,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他的主张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6.【解析】选 C。秦国在政治体制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在思想上抑制儒家思想,崇尚法家思想,并制订秦律,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7.【解析】选 C。由材料中信息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故理解准确的是 C,重农抑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A、B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对材料理解片面,故排除 A、B、D。8.【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本题的关键词是“最根本”“最直接” 。商鞅变法是顺应经济基础变化后的进步的变革,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改革能否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关键是看商鞅变法的措

8、施是否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相适应。所以说,商鞅变法的最根本措施体现在“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变法要求推翻奴隶主专制,主张建立地主阶级专制。为达到这一目的,商鞅变法势必对旧贵族进行打击,他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所以选 D。【规律方法】巧用优选法,做好最佳选择题(1)题型特点:最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2)解题思路: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

9、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9.【解析】选 A。材料体现出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10.【解析】选 B。是土地制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内容不符,故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商鞅变法中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11.【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古代雅典农商并重的不同。第(2)题,先根据材料一信息简要指出商业发展会减少农业劳动力和国家兵源,不利于诸侯争霸事业。再结合材料二信息指出,古代雅典梭伦改革发展农工商经济,为雅典政治民主和社会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