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26037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00013(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河北省省长 陈全国(2011 年 1 月 12 日)各位代表: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 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

2、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 2010 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如期实现。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 2 万亿元、年均增长 11.7%,人均生产总值由 2005 年的 1.47 万元提高到 2.8 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 2410.5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330.8 亿元,分别是 2005 年的

3、2.3 倍和 2.6 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8182.8 亿元,增长 1.1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4850 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2921.8 亿元,分别增长2.5 倍和 2.8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6731.1 亿元,增长 1.3 倍。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1220亿元、是 2005 年的 3.5 倍,旅游业总收入突破 915 亿元、是 2005 年的 2.3 倍,服务业增加值 6850 亿

4、元、是 2005 年的1.8 倍。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 2005 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 年削减 15%以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超额完成。 农业农村工作得到新加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去年总产接近 600亿斤;蔬菜、畜牧、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58%;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达到 3000 个。 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 “三年打基础”工作圆满完成,实施了 256 项重大城建

5、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前 7 年的总和,新增城市道路 2500 公里、绿地面积 1.2 万公顷,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增加 24 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载力显著增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4307 公里,比2005 年增加 2172 公里,跃居全国第 3位;铁路通车里程达到 5300 公里,比2005 年增加 400 公里;黄骅综合大港顺利开航,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 6 亿吨;河北航空公司成立运营,4 个机场相继建成,3 个机场加速建设,旅客吞吐量达到 300 万人次,比 2005 年增长 6 倍。南水北调河北段

6、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新增电力装机容量 1672 万千瓦、达到 4215 万千瓦,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医药卫生、农村、文化、行政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河北钢铁、冀中能源进入千亿元级企业行列,五年新增上市公司 32 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启动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步伐加快,五年新增国家级开发区 4 个,实际利用外资 170.7亿美元、年均增长 13.9%,进出口总值完成 1529 亿美元、年均增长 20%。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9107 元提高到 16190 元,农民人

7、均纯收入由 3482元提高到 5510 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15678.4 亿元、增长 1.2 倍;五年城镇新增就业 265.8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74.1 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4.5%,城乡低保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为 43 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解决了 1308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84 万人实现了脱贫。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

8、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升;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94以内;平安河北建设成效显著, “护城河”工程深入实施,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援助四川平武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援疆、援藏工作顺利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测绘、档案、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辉煌,成就令人振奋。 “十一五”时期在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这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我省综合实

9、力大幅提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我省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机关驻冀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河北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二、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

10、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我们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河北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有利于我们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形势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11、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矛盾并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刻不容缓。从河北发展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秦唐沧地区发展规划有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我省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国内“南资北移”呈加速趋势,我省具有吸引资金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我省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城镇面貌三年

12、大变样成效凸显,有利于更好地聚集要素、聚集产业、聚集财富,凝聚和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结构调整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约束强化,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面对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发展、谋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进取意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使河北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科学发展、走

13、向富强。根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

14、向文化强省跨越。“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 2015 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 30000 亿元、年均增长 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可比增长 1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 1-2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8.5%,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目标涵盖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等方面,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保位赶先、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是积极的、也是可

15、行的。所谓积极的,就是从应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需要出发,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所谓可行的,就是从经济增长的潜力、内外发展的环境看,能够确保目标实现,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安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空间,又有利于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来。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积极促进城乡

16、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引导城乡居民增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养老、信用、网络等新型消费,努力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18%。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引导投资向改造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 “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30000 亿元、年均增长 15%以上。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快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二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