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32599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1课《长恨歌》(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长恨歌学习目标 景和抒情相交融的表达技巧。【诗海拾贝】马嵬坡(唐) 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赏析 马嵬坡即 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路经马嵬坡时,迫于护驾官兵的怨愤,只得缢死贵妃杨玉环。郑诗开头两句采取自 对手法写成。上句以 “玄宗回 马”与“杨妃( 缢)死”自对,下句以“云雨难忘”与“日月( 光) 新”自对,而彼此又形成 鲜 明的对照。安史之乱平定、两京收复后,成了太上皇的唐玄宗从蜀地返回长安,然而相携逃命的杨贵妃却被缢死了。正是杨贵妃之“死” ,方才

2、换得了玄宗之 “回” 。尽管 时隔已久且又收复了失土,光复了河山,但对死去的杨贵妃,玄宗怎么也不能忘 怀。可 见缢死杨贵妃原非玄宗本愿,只不过是在关涉自家性命时不得不“舍卒保车” 。后两句又用映 衬的手法,先肯定“终是圣明天子事” ,玄宗处死杨贵妃终究属于“圣明”的举动;接着却以“景阳宫井又何人”相反衬:这只不过比那与宠妃张丽华躲到景阳宫井内的陈后主要显得“圣明”罢了。可见, 这里表面是说玄宗圣明,实际上是对玄宗的极深嘲讽。【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显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

3、集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来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二、背景简介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 807 年) ,时作者任盩厔 (今陕西周至)尉。是年十月,白居易、陈鸿、王质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有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这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篇传记,长诗和传记相辅相成,流传后世。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白居易作此诗也为劝谏宪宗不要重蹈覆辙。三、相关知识1歌、

4、行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 “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 琵琶行等。2新乐府开创这种新诗体的是杜甫,而运用得最为纯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白居易。因此,新乐府还是白居易一组组诗的名称。组诗共 50 首,内容十分广泛,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组诗。新乐府与古乐府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再单纯模仿汉、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歌体制,内容大多反映民

5、间疾苦。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回眸() 粉黛( ) 骊宫()霓裳() 翡翠衾() 鼙鼓()仙袂() 衣钿( ) 凝睇()钗擘() 萦纡( ) 马嵬()阑干() 绰约( ) 迤逦()2辨形组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六宫粉黛无颜色:_可怜光彩生门户:_东望都门信马归:_耿耿星河欲曙天:_鸳鸯瓦冷霜华重:_为感君王辗转思:_遂教方士殷勤觅:_其中绰约多仙子:_含情凝睇谢君王:_云鬓半偏新睡觉:_4文学文化知识。(1)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字_,号_,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_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_,_” 。著有_一书。_与_是白居易七言长篇叙

6、事诗中写得最成功的作品。早在作者生前,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说法。(2)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回眸一笑百媚生,_。_,惊破霓裳羽衣曲 。春风桃李花开夜,_。上穷碧落下黄泉,_。玉容寂寞泪阑干,_。_,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5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该资料由【语文公社】(1)临别殷勤重寄词古义:_今义:热情而周到(2)雪肤花貌参差是古义:_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大约;错过,蹉跎【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_第二部分:_第三部分:_第四部分:_二、细部探微2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

7、 ,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3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答:_4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答:_【感悟总结】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中心主旨长恨歌是一首代表白居易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作者的本意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 ,所以从写杨贵妃入宫到安史之乱,都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对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这一意图并没有贯穿到底。白居易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有同情的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这样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

8、的现象。这首诗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的感动。二、写作特色1艺术构思巧妙曲折。诗人开篇便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间如胶似漆的甜蜜爱情与杨氏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从而为写爱情的悲剧作了有力的反衬。接着反复描绘唐玄宗因失去爱妃而泪流销魂、五内俱摧的痛苦心情,最后写杨贵妃置身仙境的寂寞憔悴与一往情深。情节起落有致,一波三折。2刻画人物形象细腻传神。全诗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或借助动作表现,或通过景物烘托,或直接描写,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3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抒情成分浓厚,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 ,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文白对照】汉 皇 重 色 思 倾 国 ,汉 家 的 皇 上 看 重 倾 城 倾 国 貌 立 志 找 一 位 绝 代 佳 人 ,可御 宇 多 年 求 不 得 。杨 家 有 女 初 长 成 ,养 在 深惜 统 治 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