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有机论和机械论这两种政府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4595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比较有机论和机械论这两种政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比较有机论和机械论这两种政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比较有机论和机械论这两种政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比较有机论和机械论这两种政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比较有机论和机械论这两种政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比较有机论和机械论这两种政府政府有机论 1 社会实际上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2 每个人、家庭和企业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个部分3 政府则是这个有机体的心脏4 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家庭和企业只有作为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才有意义,所以在这个有机体中,社会实际上是凌驾于个体之上,个体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5 社会目标由政府确定,并引导社会去实现例子:柏拉图的理想国 vs 纳粹主义但是,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社会目标政府机械论1 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是个人,而非群体。2 政府是公众为了更好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创立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政府;3 作为受托人的政府行为必须

2、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自由主义者:更强调个人,认为个人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认为的最好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社会民主主义者:更强调政府干预,认为为了个人利益,政府应进行大量的干预,(家长主义)温和的机械论,也就是在承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强调执政为民。2.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消费券政策的经济应发券主体1、政府利:(1)政府发放能产生外部联动效应行业的商品消费券,能够推动地方经济较快增长,有利于扩大内需。2)政府发放 教育培训券能一定程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由于该类型的消费券并非直接刺激消费,因此该类型消费券在短期内拉动内需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3)针对某些特定人群发

3、放的消费券,其社会效应大于经济效应,因此,政府向某些特定人群发放的消费券,其行动本质是一种向弱势群体的照顾性支出,其社会意义更大。(4)对社会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一种福利补贴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地刺激了消费,提升了经济活跃程度,对拉动内需有一定贡献弊:(1)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借贷,增发货币等。税收会减少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支出由消费者承担,对消费有消极作用。借贷会提高实际利率,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借款难度。增发货币会产生通货膨胀。 (隐性成本)还有消费券的设计、印刷、保管、发放等成本以及机会成本。(2)替代效应不能有效拉动需求,收入效应有限。由于发放对象是低收入群体,属温饱阶层,所以消费券

4、是替代效应,即鼓励他们把本来用于消费食品支出的钱存入银行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内需并没有被拉动。(3)乘数效应并不明显。(4)纵容不正当竞争,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由于目前国家对消费券的发放、使用、回收、监管等还缺乏相对完整的法规制度,给一些商家借机开展不正当竞争,牟取暴利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5)扰乱金融秩序,给政府财政造成负担。各种消费券实际上已经具备“准货币”的本质属性,消费券大行其道,进入流通领域,危害性不可小觑,一定条件下消费券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成为货币替代物,这就使得通过商品销售回笼的现金减少,变相增加了市场货币流通量,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维护正常健康的金融秩序,

5、也可能给政府的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带来挑战。(6)滋生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有些单位购买各种消费券,作为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拉关系或变相发放福利的手段。有些单位、部门、个人或者乱收费获得非法收入,或者截流创收私设小金库,这些非法收入在公开账目上无法支出,就采用消费券等形式变相分配。(7)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有些消费券,实际上是持有者的一种变相个人收入,却逃避了个人收入所得税的约束,更有甚者,一些市场经营主体将这部分消费计入成本,由此借机扩大成本、虚报减少利润,得以偷税、漏税。2、 企业 (1)如果企业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太注重商品的差异性时,发放消费券的企业商品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即发放消费券的企业商品对不

6、发放消费券的企业商品的替代效应非常大。因此,短期企业发放消费券,向消费者让利是企业的一种竞争策略,这部分减少的利润在未来能够弥补,但是当这种让利引爆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时,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 (2)如果企业面对的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的差异性而不太关心其价格时,发放消费券企业和不发放消费券企业商品之间替代关系不强,其效果更多表现为消费者现在消费对未来消费的替代。因此,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更多地追求其差异性优势,这类企业发放消费券带来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现在消费增加是以未来消费减少为代价。 (3)如果企业面对的消费者既重视商品的差异性或特色又重视其市场价格时,企业必须同时关注低成本优势和差异性优势,发放消费券可能带来企业间或企业内商品的消费替代效应。因此消费券的短期消费刺激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消费者持观望态度)3. 如何理解生产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表现 一、生产要素国际化 二、产品国际化, 三、生产过程国际化 四、科学技术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的物质基础是信息革命 2、跨国公司是国际一体化生产的主体 3 传统国际贸易融入国际生产一体化框架之中 4 国际资本流动呈现整体性 5 资源的全球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生产国际化的表现形式:1 管理团队的国际化 2 研发和生产机构的国际化 3 零部件是在全球采购4 产品销售及融资全球化 5 股东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