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24576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的发展不论是师范教育还是教师教育都要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步,只有在发展的历程中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灵活应对,适时变革,提出改革创新举措,才能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1.初创与定型 谈到师范教育,我们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孔子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至今仍然对现代师范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汉代杨雄的法言中提到“师者,人之模范也”。到了唐代,韩愈那篇广为人知的文章师说 ,更是具体阐明了教师职责的内容,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大影响。南洋公学师范院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学校出现,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

2、的新时代。随后,各种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其中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就出现在这一时期。1902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开设,开启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1903 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使师范教育体系在行政上得到确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丰富和健全教育政策,在学制体系、学生来源、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在师范教育令中,对教育的分类、不同类别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各自的课程体系设置做详细说明,为我国后来师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自此,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基本定型。 2.发展与改革 通过近百年的发展与完善,在经历了继承与不断创新后,我国现代师范教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启

3、了现代师范教育的新篇章。1958 年,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由建国时的 12 所增加到 58 所。1977 年,高考恢复,师范院校的招生也随之正常化。1978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 。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强调, “把发展师范教育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 “政府要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又重新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不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国家还先后在法律上对教育的发展予以保障。1986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 ,在法律上为师范教育的

4、良好发展给予了明确保障。此后,国家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在 xx年出台了师范院校免学费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法律的制定,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也基本健全了师范教育制度。 3.困顿与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师范院校的要求越来越严。师范教育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但在面对新世纪教育的挑战时却亦步亦趋,进展缓慢,面临着诸多困境。 4.课程上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课程的设置一直都是在模仿其他国家,清朝末师范教育开创时期模仿日本,民国时期欧美的“实用主义 ”思想成为主流,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老大哥” 又成为新的偶像。在模仿与借鉴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形成我国师范教育自身的风

5、格,一味地抄袭模仿必然会水土不服。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培养过程中层次感不明显,专业要求差异性不大,过分强调本体性知识的地位,往往忽略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重要性,导致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完善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局面。5.办学上的问题 我国的师范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强烈的行政色彩,政府的干预太多。政府行为在师范教育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初期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然而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政府垄断行为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教育,其规模应该适应国家经济

6、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政府要放宽对师范教育办学模式的限制,增加师范教育办学的灵活性。 6.观念上的问题与趋势 人们往往认为师范教育就是教师的职前教育,这种不全面的认识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理解上产生了偏差。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随教学实践的积累而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学校的培养仅仅是师范教育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当教师步入教学岗位后,需要随着社会变化适时进行培训,以达到不断提升教育者自身能力的目的。但是,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局限,师范教育的发展遇到了概念上的瓶颈,随之出现了“教师教育 ”这一新名词。 “教师教育”在概念上拓展了人们对教师培养的理解。 三、中国教师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7、教师教育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与训练模式,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并成为潮流。它是社会快速发展与教育持续更新的结果。教师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于 1966 年联合国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之后,在 1996 年世界教育大会通过的相关教育决议中就包括教师专业化的条款。此后,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加以重视,联盟我国也逐步开始了教师教育工作,并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教师教育概念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与人们对终身教育观念的理解有着直接关系,是对“师范教育” 概念的发展与丰富。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倡导教师教育,并由此开始了我国后师范教育的历程。 教师教育从对师范教育的补充丰富到完全替代,是有其

8、必然性的。教师教育这一概念的出现,对我国教师培养渠道的开放有着极大影响,教师培训方式不再只局限于师范学校的职前培养,而是向终身教育全程发展。此外,教师教育还强调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等问题,教师不再是只有专业知识的专项教育者,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教育培训过程,对教师的终身培训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的入职教育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四、中国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范院校发展中的专业瓶颈 目前,一方面由于培训机构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得师范类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不突出,导致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师范性优势不够明显。除此之外,学科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枯燥乏味、老套落后,

9、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达不到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要求。 另一方面,师范生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差。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学校教学实践环节时间短,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完成系统和完整的入职前的教学实践。实习、实践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缺少专业性强和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实践基地的匮乏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对基础教育经验的学习与掌握。此外,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科的自有体系发展缓慢,所有高校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点,整体学术水平比较薄弱,大多数观点都从国外引申而来。 2.职前教育与职后培养脱节 办学水平上的不对等,师范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层次不清、主体不明,造成了“职前” 教育与 “职后”培训的不对接,形成了

10、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实际相脱节的状况。大多数教育学院的专业水准、师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等都普遍落后于师范学校,几乎全部承担在职教师培养任务的教育学院生搬硬套各类师范大学的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在教学和培训方面都难以形成自身完善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资源重复浪费而达不到较好的培训目的,还延误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3.培养重心偏低 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对培养教师目标的层次较低。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所带来人口数量和人口形成结构的变化,人们对教育工作的要求随之提高,基础教育结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先所培养的低层次人才已经饱和,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高能力的人才严重匮乏,形成高

11、低层次不齐、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不相符的状况。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我国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应逐步达到大专层次,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应逐步达到本科层次,高中教师中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占有一定比例,这些都对现在的教师队伍提出了高学历的层次要求,显然师范教育层次偏低状况与中小学教师数量和质量需求的变化是不相适应的。 五、中国教师教育发展趋势 1.教师教育重心上移 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提升教育人才的层次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基础教育工作对高学历、高层次教师需求量不断增大,对我国传统师范院校的三级教育体系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市场对中师、师专需求量逐步下降,最终导致这类

12、院校的迅速衰减。而高层次高学历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对教育市场又有了更新、更严要求,在保持本科地位的同时,增加了专科专业性的培养方向和高层次人才以研究生为主的培养目标,教师教育体系结构的重心随之上移,并逐步构建起新的三级教师教育体系,即以专科为专业化培养方向、以本科为重点培养群体、以研究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师教育的学历层次逐步得到提高,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为教育教师队伍主体的高要求、高层次人才格局。 2.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 由于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起步晚等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完备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就目前我国教师的现状来看,入职资格要求不高,过程过于简单,专业性不强。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教师队伍的教育素质偏低,教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加强教师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提升对入职教师的资格要求是必要可行的,应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证书的资格评取制度,构建教师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等,加强对教师教育的质量评估,切实提高教师质量。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社会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才能进步并完成对教师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教育系统化得到完善,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出高质量、高层次的教师教育资源,教师教育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明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