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何平九论()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4156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日报何平九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排版,错误字段 请原谅(既然是学 习资料,有些人 还要收费,搞得很多人无法下载学习。 )卢展工刊发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编者:2010 年 6 月 3 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署名文章,内容如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 为民惠民。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发展 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比如, 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

2、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却不赞成。个 别干部比较喜 欢拍脑袋、大呼隆、一 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但基 层 干部怎么想?老百姓怎么想?有多少东西老百姓能够记得住?所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正是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头脑清醒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更多地看问题、看不足,更多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 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

3、可。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长期性、 艰巨性、复杂性,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河南实际有序、持续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 、不呼隆、不折 腾。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 “三化”协调推进 科学发展、中原崛起的新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正确的思路就要坚定地往前推进。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思路不持续会使基层无所适从,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要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三化” 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等战 略方针

4、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推进。 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的关键是宏观调控、中微观管理以及具体运行机制要跟上,切实体现尊重市场主体,体现尊重规律,体现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 、尊重创造。从领导层面来讲,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现 在有些事情, “为” 就是“不 为” ,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不为”就是“ 为” ,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要多在运作上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 ,使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得到落 实、见到实效。 “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

5、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 ,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项工作很重要,是最 难的,也是最需要持续、最需要韧劲的;“一抓手 ”,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总之,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 应加快转变的要求, 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 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河南日报今日发表署名 “何平”的大型政论文章,本报全文刊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 一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

6、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这是对以往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河南实际的又一次重大提升。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 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二)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 为之灾。纵观古今中外, 机遇可谓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 围绕机遇,世界各国演绎出一幕

7、幕兴衰活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民族的 发展,也是 抢抓机遇的竞 争。 鸦片战争的硝烟、 洋务运动的挫败、 戊戌变法的 鲜血近现代的中国,一次次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一次次蒙受灾难屈辱,教训 不可谓不惨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 谁能慧眼发现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谁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升级 蝶变。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如果我 们不思进 取、麻痹懈怠,就会 错失良机,坐困愁城。(三)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改革开放 30 多年,河南抓住历史机遇,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四)回头看,这 30 多年河南

8、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息息相关。当姓资、 姓社的思想坚冰开始被打破,河南敏 锐地把握住了时代方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唱响 团结奋进,振 兴河南,确定 一高一低战略目标,使河南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子更顺畅。 当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之际,河南果敢地选择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明确提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发展思路更清晰,目标更远大。当我们肩负党中央的殷殷重托,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之时,河南豪迈地提出两大跨越的战略任务, 树立起河南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使河南的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 势。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华大地浓墨重彩展开统筹协调

9、、全面繁荣的时代画卷东部沿海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中部地区崛起风生水起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把河南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新 阶段。(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 进则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兄弟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都在抢抓机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资源、 资金、技 术、人纔竞争更加激烈,我省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最后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 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

10、备?(六)机遇人人想抓,但真正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建设中原经济区, 实现亿万中原人民的全面小康,机遇到底在哪里?(七)机遇来自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 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各种有利因素依然具备;机遇来自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西部地区承转移、促发展的潜力进 一步凸显,在全国 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央对河南的发展寄予厚望;机遇来自于国家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活力竞相迸发,政策、 资金、市场 等各类要素汇聚,中部崛起的优势持续放大;机遇来自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中原 经济区应运而生,为加快发展、 实现崛起

11、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载体和平台;机遇来自于河南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 农业优势、基础优势、后 发优势等;但说到底,机遇更离不开人的自身作为,它同样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八)机遇是事物发展到一定时期所累积迭加的、推动实践飞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当外部的客 观条件与人的主观努力相结合, 机遇 纔能真正成为机遇。建设中原经济区,如果没有抓住、用好的能力,一切机遇无从 谈起。(九)毛遂自荐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具备了抢抓机遇的高素质、主 动性,真心 实意、果敢果断,纔能牢牢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不平凡的功业。 (十)正确

12、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就是 为了让领导干部炼出一双洞悉大势的火眼金睛,练就一身能将各种外部条件为我所用、 点石成金的高超本领。与这种要求相比,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抓机遇、促发展上,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繁重的任务面前,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自觉、不主动、不到位、不适应, 经常在机遇面前犯 幼稚病、 糊涂病、 懒 惰病,暴露出麻痹症、 迟钝症、 虚躁症,贻误发展良机, 贻误崛起大业。抢抓机遇意识不敏感。一些领导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淡薄,不是主动研究当地发展的机遇在哪里,面 对市场竞争、面 对未来发 展,缺主意、少 办法,反应迟钝,做事常常慢半拍甚至 慢几拍,更找不到

13、、找不准 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抢抓机遇判断不准确。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国际视野,目光短浅,思路狭隘,找不准自身在全局中的定位,看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辨不清前 进路上的机遇和陷阱。喜欢照抄照搬、跟风赶潮,人家上什么项目我也上什么项目,甚至把别人淘汰掉的落后产能当作宝贝引进来,为决策失误付出昂贵的学费。抢抓机遇思维不辩证。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逆向思维,一说到发展,先 摆出一大堆客观的困难、不足、局限,过分看重自然条件、历史基础、资金实力等因素,总是把机遇与现成的优越条件、上级的优惠政策挂上钩、画等号,看不到 后发优势,想不透危中有机,殊不知破解难题是机遇,应对挑战是机遇,勇于创新也是机遇。抢抓

14、机遇准备不充分。有的领导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调查研究, 对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的定位、职能、作用缺少通盘考虑、超前 谋划。一事当前,手忙脚乱,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自身环境不优,效率效能低下,服务意识很差。机遇总是青睐有准 备的头脑,不栽下梧桐树,怎能引来金 凤凰? 抢抓机遇运用不得力。有的地方下了很大气力、花了很多工夫,争取到了资金、项 目,但却因为吃、拿、卡、要等种种原因,好的企业引进来却留不下;有的地方,对新生事物缺乏大力扶持、精心培育,机遇的种子难以长成参天大树,甚至于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抢抓机遇态度不端正。还有些领导干部拈轻怕重,明明看到了好机会,却不愿主动伸手

15、去抓;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明哲保身;不思进取,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锺,混日子,随大流,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在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支配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关心的是个人升迁和自己的名利,不愿意在发展上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缺乏事业心、 责任心,缺少抢抓机遇的使命感。抢抓机遇氛围不浓厚。对机遇最敏感的是市场,把机遇变成发展动力要靠每个人。有的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没有建立起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人,不能真正起到督促、警醒、问责的作用;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做到放开、放手、放活,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十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前 领导干部在抢抓

16、机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源都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严重滞后,方式方法不适应发展需要。如果不尽快转变领导方式,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 转变,能力的大提升,河南就会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落在后面,拖全国发展的后腿。只有摆出问题,正视差距,认清自己,我 们纔能在发 展中抢占先机,把战略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十二)时代在发展,机遇在拷问。省委 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倍加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创造机遇,切实用好机遇,做到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十三)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 发展的狠劲。今年以来,河南招商引资高潮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