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4121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支脉乌孙山以北、伊犁河以南的河谷盆地。南部以乌孙山为界限与昭苏县、特克斯县相接,东部和巩留县毗邻,北部隔伊犁河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和伊宁县、霍城县相望,西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总面积达 4430.24 平方公里。县城东距乌鲁木齐市 695 公里,北距伊宁市 15 公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地貌呈南高北低,东窄西宽的特点,可分为南部山区、山麓、丘陵、中部倾斜平原、北部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等五个地貌类型,自南向北逐渐平坦。南部山地海拔 15003700 米之间,占总面积的 26%,森林遍布,水草丰美,宜于林牧;山麓和丘

2、陵海拔 10001400 米,占总面积的 20%,土层较厚,降水亦多,还有高山积雪融化成的许多条溪流可供灌溉,宜耕宜牧,是察布查尔县的主要小麦产区和冬牧场;中部平原地和北部河漫滩地,占总面积 54%,海拔 5321100 米,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层肥厚,是察布查尔县的主要农作区。其中海拔 550 米以下河漫滩地,是察布查尔县水稻和“察布查尔西瓜”名产区,也是良好的冬牧场。适应不同的地貌特点,有着不同的经济类型,包括畜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业,现在很多牧民已实现定居)、农业、林业等。主要矿产有煤、铀、铁、石灰石、磷、砂金,陶土、水晶石、云母、玛瑙等 24 个矿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铀、石灰石、热

3、汽泉、砂金、陶土等;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有蔬菜、甜菜、油料、棉花、红花、香料烟及各类瓜果等;主要是灌溉农业,一年一熟。全县辖 11 乡、2镇、2 场,有农四师六十七团、六十八团、六十九团、奶牛场、平原林场、天西林业局山区林场等驻县单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新疆锡伯族有着光荣的历史。18 世纪时受清政府调遣,锡伯族数千人不远万里从东北来到新疆屯垦戍边。在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同时,锡伯族文化被较好的保留下来,至今锡伯族语言仍在锡伯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察布查尔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占县属人口 40%、土地面积 52%的山区 5 个乡,

4、是全县贫困面最为集中的区域。察布查尔县还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中三个军、警、兵、地四防一体的边境县之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有 72 公里的边境线,境内有国家一级陆路口岸都拉塔口岸。随着精伊霍铁路、伊犁河二桥、三桥等交通干线的建设,察布查尔县有望成为伊犁州经济“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转移的重要门户。目前察布查尔县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锡伯族传统文化及语言文字的保留和传承面临挑战等。2006 年 8 月由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及社科院和伊犁州党校合办的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进行了为期 10 天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研究

5、能对察布查尔县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课题组顺利完成了调查工作。期间课题组与县委及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包括县委组织部、发改委、经贸委、农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扶贫办、人事局、民宗局、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县医院等以及乡(镇)村、企业、社区、学校等有关同志座谈,广泛了解经济发展、扶贫、就业、社会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干部培养和基层组织建设、民族关系、学校双语教育、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农村医疗等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走访城乡居民家庭,并与本县几位领导进行了个别访

6、谈。课题组还分别在农村、社区、工厂、学校、县政府机关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679 份。本报告即是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调查组成员的报告写成的。在调查中,我们一方面感受着察布查尔县发展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听到、看到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报告写成绩少,讲问题多,希望因此能引起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的注意,这也是察县干部、群众寄希望于我们的。限于课题结项的时间以及调查的时间,因信息不全、调查不详、分析不到位等原因,报告中肯定存在着不少问题,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进行修正。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历史和今天二、察布查尔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经济发展滞后但存在巨大机遇新中国成立

7、前,察布查尔县的农业发展落后,贫困农民因缺少土地、耕畜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无法适时耕种,甚至部分土地撂荒,耕作技术落后,生产水平很低。工业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些满足当地农牧业生产、生活必须的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农牧业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并初步建立起县域内的轻工业、煤炭工业生产体系。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中苏关系紧张,边境地区时有武装摩擦。察布查尔县地处“防修反修”边境前沿,时刻准备打仗,国家基本没有工业投资项目,地方财政又入不敷出,县域内的工业主要为满足本地农牧民部分生产生活需求,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长期

8、以来,察布查尔县一直处于落后的半自然经济农业生产社会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察布查尔县的发展不但滞后于内地省区,同时也滞后于全疆大部分地区。到 2000 年,察布查尔县的三产结构仅为 52:18:30,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2000 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界趋于稳定,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察布查尔县迎来了一个大好发展机遇,开始注重发展第二产业。由于基础太差,虽然每年第二产业都以 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 2005 年,全县的三产结构却仍然只为 45:26:29,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二产业比重低。第二产业在 GDP中的比重比全国 1957 年的水平还低。换句话说,该县的工业化水

9、平落后于全国 50 年。这也是该县如今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 年察布查尔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 3.77 亿元,增长 10.9%,完成农业总播面积 47.7 万亩,农业产种植业结构调整开始向优质、高效、特色的方向发展,水稻、棉花、蔬菜、红花种植已有一定规模,初步形成了以水稻、棉花、良种牛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对农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加大。全年累计争取到国家、自治区项目建设资金 7847 万元。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产业优惠政策,一批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安家落户,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效应已开始显现。但目前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

10、力仍然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受国际及国内市场的冲击,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有限;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全县有 7 个贫困乡,实有贫困人口 40847 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 23.3%。这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2005 年察布查尔县实现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2.19 亿元,同比增长 27.4%,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 9600 万元,但工业经济发展仍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首先,投资严重不足。当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46 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占 87.2,但这些投

11、资主要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建设,几乎没有切给工业企业一分钱。其次,现有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连年下滑,亏损严重,自我发展能力极弱。第三,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招商引资成效有限,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经济“短腿”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察布查尔县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察布查尔县经济大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首先在于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该县的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目标,尽早地由农业生产社会进入工业生产社会。目前察布查尔县的工业主要是两大行业,重工业以单一的煤炭开采为主,轻工业主要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工业门类比较少,生产规模都很小,工业经济发展条件较

12、差。但根据伊犁州要建设成我国向西开放国际大通道的战略部署,以及察布查尔县是向中亚、欧洲开放的桥头堡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其自身的资源秉赋条件,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都是非常大的。这些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1)自然资源优势显著。察布查尔县水土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水资源拥有量 22.41 亿立方米,南岸大渠和伊犁河流域整体开发项目完成后,又要新增 103 万亩旱涝保收的优质土地,届时全县耕地面积将达 208 万亩,为农产品的大规模加工和精细深加工提供充足的资源;境内天然草场广阔,水草丰美,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优势。养鹿业已有较成熟的技术,为鹿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提供了基础。还可方便地吸纳伊犁

13、河谷各地及中亚五国的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优势突出。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经勘探预测煤炭储量达125 亿吨,远景储量 1500 亿吨。而且察县煤炭具有埋藏浅、品质好,热值高等特点,是优质的煤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几个大型煤业集团已注意到察县的煤炭资源并有开发的意向,为察布查尔县未来的煤电工业、煤化工业及其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电石矿、石灰石矿、硅酸岩矿储量都较大,为石灰、水泥等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对外开放条件优越。察布查尔县有便利的口岸优势。在县境内的都拉塔口岸有望成为伊犁“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重要门户之一,同时察县距中国西部的最大陆路公路口岸霍尔果斯也不远。近年新疆周边国

14、家的环境和形势普遍好转,与察县相邻的哈萨克斯坦近两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 9%以上的速度增长,市场容量必将不断增大。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大向西开放力度,加强对边境口岸的基础建设,察布查尔县对外合作关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3)交通优势逐步凸现。随着精伊铁路 2007 年底的贯通,伊犁河二桥、三桥的建成,察布查尔县的快捷大交通格局将凸现出来。可通过伊犁河一桥和伊宁市中心相连,通过伊犁河二桥和国家级的伊宁经济合作区相连,通过伊犁河三桥和霍城县及农四师西部几个团场相连。察昭公路的贯通,察布查尔县将成为伊宁经济圈中连接伊宁市、昭苏县、特克斯县的经济大动脉之一,与伊犁东五县形成快捷便利的公路交通运输网。伊宁

15、火车站距离都拉塔口岸仅有 40 多公里。随着伊宁经济圈伊南工业区的建成,就能实现伊宁市和察布查尔县工业布局一体化。(4)政策优势明显。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边境县和开放县,除了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到比其它县市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政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中央关于“稳疆兴疆、固边富民”和加强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关于加强边境地区基础建设的决定,为察布查尔自治县的大开发、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借助于优惠政策的推动,察布查尔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伊犁河流域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16、积极推进。(5)旅游资源独特。察布查尔县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内得天独厚的伊犁河风光和乌孙山景色,临近伊宁市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世界惟一,惟我独有”的丰富浓郁的锡伯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使旅游业有望发展成察布查尔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改善就业对提高收入水平,推进经济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等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察布查尔县委、县政府将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就业再就业”,要求新进企业加大对本地工的使用,增加就业岗位。截止到 2005 年底,全年共实际开发就业岗位 2362 个,完成年计划的131.2%,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再就业 3811 人,完成年计划的 181%。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3407 人(次),实现劳务创收 3034 万元,人均增收 110 元。2003 年后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2005 年共培训各类人员 4247 人,完成上级下达培训任务的 110%。对自主创业采取扶持政策,进行小额担保贷款,已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