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材料导论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4102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材料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型材料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型材料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型材料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型材料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材料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材料导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超导材料基本特性零电阻特性定义:超导转变温度 TC、正常状态、超导状态(正常导电状态,超导电状态)处于超导状态时电阻率10-24 .cm,比通常金属电阻率小 15 个数量级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是超导材料实用化的最重要基础完全抗磁性(Meissner 效应)1933 年 Meissner 发现一旦处于超导状态,其内部磁场为零,与磁化过程没有关系;既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磁通量子化处在超导态的多连通超导体(如超导环,超导空心圆柱体等)空腔的磁通或冻结磁通只能是磁通量子 0 的整数倍,这种性质称磁通量子化,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约瑟夫森效应(Josep

2、hson 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的非超导层薄到一定程度时(厚度约 1nm) ,两超导体间就会有隧穿电流通过,称为 Josephson 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不加电压为直流 Josephson 效应,加上电压隧穿电流频率与电压成正比称为交流 Josephson 效应2 形状记忆合金特征温度Ms 冷却时开始产生热弹性马氏体的转变温度、Mf 冷却时转变终了温度、 As 升温时开始逆转变的温度、Af 逆转变完全的温度 是表征记忆合金的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特征温度,也是形状记忆过程中变形及形状恢复的特征温度当温度下降到 Ms 点时,合金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呈偏离线性下降的直线,表明

3、马氏体开始形成;温度降低到 Mf 点以下时,合金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又呈线性下降的直线,表明母相完全转变为马氏体类似地,将合金从低于 Mf 点以下的温度加热到 As 点时, 开始逆转变为母相,加热到 Af点时马氏体完全转变为母相。(As-Ms )为热滞后,表征马氏体逆相变相对于马氏体相变的滞后,也是一个重要的参量形状记忆合金分类形状记忆合金种类可以分为 Ti-Ni 系、铜系、铁系合金三大类。TM s TM f TA s TA f形状记忆高分子(1)热成形加工:将颗粒状树脂加热融化使固定相和软化相都处于软化状态,然后使材料成形并冷却,固定相硬化,可逆相结晶,材料成形为 3 形状。(2)变形:将材料

4、加热至可逆相发生软化,固定相保持硬化的温度,施加外力使可逆相的分子链被拉长,材料变为 5 形状。(3)冻结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保持 5 形状的同时进行冷却,使可逆相结晶硬化,然后卸除外力材料仍保持 5,6 形状、(4)形状恢复:将材料再加热到可逆相软化的温度,由于固定相的作用可逆相的分子链回复到变形前的状态,形状也随之 6 回复到 3,将之冷却到可逆相结晶硬化,材料保待 3 形状3 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参数非晶态的形成 抑制熔体中的形核和长大,保持液态结构 使非晶态亚稳结构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不向晶态转化 在晶态固体中引入或造成无序,使晶态转变为非晶态非晶的主要参数:Rc:非晶形成临界冷却速

5、度tmax :非晶形成临界厚度玻璃转变温度 Tg 和熔点 Tm,Tg/Tm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结晶温度 TxTx=Tx-Tg :过冷液体温度区间随着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Tg/Tm 的提高,非晶形成能力有明显提高趋势,具有较低临界冷却速度 Rc 和较大临界厚度 tmax 的合金,Tg/Tm 的值超过 0.6随着过冷液体温度区间 Tx 的提高, Rc 降低而临界厚度 tmax 增大4 储氢材料、PCT 曲线如何用温度压力控制吸氢放氢O 一 A:为吸氢过程的第一步,金属吸氢,形成含氢固溶体;A 一 B:为吸氢过程的第二步,形成金属氢化物 ;B 点以后为第三步,氢溶入氢化物形成固溶体,氢压增加。将金属至

6、于 T1 温度,高于 P1 压力的氢气中,金属会与氢反应生成氢化物,即金属吸氢;如把该氢化物置于 T1 温度,氢压低于 P1 的气氛中,氢化物发生分解释放出氢气。同样如果压力恒定,通过改变温度也可实现吸氢或放氢。例如,压力为 P2 时,当温度高于 T2 时,氢化物发生分解释放出氢气,将温度降低到 T2 温度以下,金属与氢反应生成氢化物,形成氢化物后5 纳米材料特性四大效应: 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6 关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一个 PEMFC 本体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每个电池单体又包括双极板、电极/铂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等部件。除了 PEMFC 本体外,

7、PEMFC 系统还包括燃料及其循环系统、氧化剂及其循环系统、水/热管理系统等辅助系统。 平台压力PEMFC 的工作原理如下(以氢气为燃料,以氧气为氧化剂): (1) 增湿后的氢气通过双极板上的气体通道穿过阳极扩散层,到达电池的阳极催化剂层,并吸附于催化剂层中。 (2)吸附于阳极催化剂层中的氢气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阳极反应,在阳极上产生电子。 H2 2H+ + 2e 或:nH2O + 1/2H2 H+nH2O + e(3) 随后, H+或 H+nH2O 进入质子交换膜,通过与膜中磺酸基上的 H+进行质子交换到达电池阴极。与此同时,增湿的氧气也穿过双极板上的气体通道和扩散层,吸附于阴极电催化剂

8、层中。 (4) 吸附于阴极催化剂中的氧气与交换而来的 H+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阴极反应:1/2O2 + 2H+ + 2e H2O在阴极上电子被吸收,阳极氢在较低电位下氧化,阴极氧在较高电位下还原,两极间产生电位差,将外电路连接就会形成电流,向外电路输出电能 7 普通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1 晶相:主要组成相,由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而成,决定陶瓷的性能:高熔点、高耐热性、高化学稳定性、高绝缘性、高脆性。2 玻璃相:非晶态固体,将晶相粘结在一起,降低烧结温度,抑制晶相晶粒长大和填充气孔。3 气相:气孔对性能的不利影响:增加脆性、降低强度、电击穿强度降低,绝缘性能降低。对性能的有利影响:提高吸振性,使陶瓷密度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