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323742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aaaaa(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证报告提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家庭服务业的需求日益的凸现出来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2010 年 9 月,温家宝总理专门主持召开了关于“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更是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山东省妇联与山东英才学院决定成立家庭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山东省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家庭服务,现将成立家庭服务有限公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如下。一、家庭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必要性(一)成立家庭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1、山东省经济

2、社会发展情况:增长较快、价格趋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民生改善。山东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 2011 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山东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民生改善的特点,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1)增长较快。2011 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长的协调性也进一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突破 4 万亿元大关,达到 4542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9%,增速高于全国 1.7 个百分点。从供给情况看,粮食生产克服冬春连旱的不利影响,总产达到4426.3 万吨,实现连续九年增产,总量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4%,服务业

3、增加值增长 11.3%,三次产业增长比较协调。从需求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 21.8%、17.3%和 24.8%,三大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物价趋稳。去年山东省物价调控取得阶段性显著效果,目前呈现“价格趋稳”态势。所谓价格趋稳,是指我们的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2011 年,我们把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物价涨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 7 月当月达到 6.5%的最高点之后,8 月份涨幅开始逐渐回调,12 月当月上涨 4.1%,全年累计上涨 5%,低于

4、全国 0.4 个百分点,是全国少数几个把物价增幅控制在 5%以内的省份。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7.2 亿元,努力使城乡困难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受到大的影响。(3)结构优化。全省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首先,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 2010 年的 9.2:54.2:36.6 调整为 2011 年的8.8:52.9:38.3,特别需要强调的是,2011 年,我们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在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的大背景下,山东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比上年提高了1.7 个百分点。其次,从投资结构看,

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4:49.1:48.5 调整为 2.1:47.9:50,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首次达到50%,投资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第三,从区域结构看,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蓝黄两区”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和一体化发展,集中抓好基础设施一体化、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园区建设、未利用地开发等重点工作, “两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发展、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经过我们积极争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和山东钢铁产业结

6、构调整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并进入实施阶段。同时,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科学发张高地有关工作,菏泽市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100 亿元。第四,从城乡结构看,城乡统筹加快发展,城乡面貌逐步改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 50.95%;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省财政收入过 40 亿的县市区达到 5 个,过 30 亿的达到 21 个。(4)质效提升。各项经济增长指标看,都实现了去年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同时实现了质效提升。所谓质效提升,是指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可以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收益情况来看。2011 年,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00 亿元

7、,达到 3455.7 亿元,增长 25.7%,增速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 2602.4 亿元,增长 21.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75.3%。工业企业效益保持了较高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 10 万亿元、实现利税突破了 1 万亿元,分别增长 26.4%和 25.3%。居民收入保持了较高增幅,初步实现了两个同步的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792 元,增长 14.3%;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8342 元,增幅高达 19.3%,是 1996 年以来最高增幅。(5)民生改善,是指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

8、展和民生改善,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去年人代会上,姜大明省长代表省政府向社会承诺要集中办好 26 项民生实事,目前,已全部得到落实和兑现。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一方面体现在我们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去年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 2738.9 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 54.8%,比上年提高 3.8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体现于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省城镇新增就业 118.7 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35.9 万人,连续 8 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城镇基本医疗

9、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40 个县市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提前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开工 39.72 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连同结转项目竣工率达到 70.7%。(有点乱,需要整理不知道资料哪来的但是没有引导到家庭服务业上)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现代化。(1)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死亡率相对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人口年龄构成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初期,0-14 岁少儿人口所占比重开始下降,中青年和

10、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由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年轻型转变到成年型。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0-14 岁人口比重由 1964 年的40.9 下降为 31%,65 岁以上人口比重由 4.5%上升为 5.6%,中青年人口比重由 54.6%上升为 63.4%。1990 年,人口年龄构成类型虽然依旧处于成年型,却已经开始显现出“老年型”特征,其中 0-14岁组人口所占比重为 26.6%,已经符合老年型人口的标准,年龄中位数为 26.4 岁,人口年龄构成类型逐渐地向老年型逼进。1995年,山东人口年龄构成就已经过渡到老年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 7.3%,超过了 7%的老

11、年型标准,是我国较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的省份之一。到 2000 年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演变,0-14 岁人口比重、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0.8%、8.1%、39.0%、32.6 岁,山东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完全进入“老年型” 。2007 年,人口的老龄化进一步加重,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到 15.0%,而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 10.17%。 (2)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人才存量显著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山东人口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受教育状况大大改善,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蓄了强大的后劲。80 年代初,

12、山东 15 岁及 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23.5%,1990 年为16.9%,2000 年这一比重下降为 8.5%,2007 年进一步下降到 7.4%,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显著下降,表明了改革开放以后全省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从 1982 年到 2007 年,全省每千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由 177 人增加到 416 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 337 人减少到 267 人。六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4.9 年提高到 8.3 年。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数的不断减少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教育人口的不断增加,说明了山东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向更高的层次转化,同时也反映了

1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山东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中等教育,如电视函授、夜大、成人自学考试,以及职业学校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使得全省人才总量显著增加,层次进一步提高。自 1982 年以来,平均每千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由 4 人增加到 54 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数由 59 人增加到 125 人。(3)我国人口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据统计,1953 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为 4.33 人,上世纪 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都大体稳定在 4.23-4.43 人之间。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随着计划生

14、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1982 年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 4.4 人,2005 年为 3.13 人,23 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 1.27 人,下降幅度高达 28.86%,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据从山东济南市统计局了解,近年来,济南市家庭结构有三个变化。一是家庭户户数急剧增长,性别比基本稳定。截至 2005 年底,济南市家庭户共有 216.63 万户,比 2000 年增加 48.15 万户,增长28.58%。2005 年底全市家庭户人口的性别比(女性为 100)为97.99,与 2000 年的 99.02 相比下降 1.03,

15、家庭户人口的性别比基本稳定;二是家庭户规模趋于小型化。调查显示,2005 年济南市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趋于小型化,全市共有家庭户 216.63 万户,家庭户人口 616.56 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85 人,比2000 年平均每户 3.22 人减少了 0.37 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 2.81 人,农村 3.03 人。三是家庭户类型一人户和二人户增幅显著。虽然三人户家庭已成主要的家庭类型,但是一人户和二人户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势头。2005 年底一人户和二人户所占比例为10.58%和 25.95%,与 2000 年比分别上升 2%和 7.56%。3、国家及地方政府为发展家庭服

16、务业保驾护航。(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 2010 年 9 月 1 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强统筹规划。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庭服务业发展。 (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从业行为,严肃查处违法经营,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